外,我們每個人都有兩條見不到的鏈子,也是內外各一,但是外面
那條可以不要,裡面卻是必需的。
漸入佳境
唐代名畫家閻立本,在荊州看到了梁代大師張僧繇的作品,初見頗為鄙視地說:“張僧
繇只是徒具虛名而已。”第二天去看則改口講:“還算是近代畫壇的好手。”第三天再去
看,卻驚歎地說:“張僧繇真是名不虛傳哪!”從此睡在張僧繇的畫下,朝夕參法,十多日
才離去。
由此可知,我們對一件藝術作品不能一見就下定論,而當觀之、遊之、屆之,深入玩
味,才能得箇中奧妙。同時一張好畫,初看未必驚人,但能令人漸入佳境,愈看愈有味道。
為人交友不也是如此嗎?
競爭
我們逛街的時候,經常可以發現同一性質的商店集中在一塊兒。譬如傢俱街、服裝城、
書城等等。總會想,為什麼它們要聚在一塊呢?這樣子競爭激烈,顧客可以比價,豈不麻煩
得多嗎?如果分散開來,各人雄據一方,顧客沒有鄰近的商店比較,又懶得跑老遠的路到其
它地方,價錢即使高一點。也會買了。
但實際並不如此,據這些商店講,就因為他們聚集在一塊兒,所以有需要的人自然毫不
考慮地往這兒跑。也就因為顧客多,銷路好而成本降低。更由於可以相互觀摩而日新又新地
加以改進,甚至共同推展外銷。
由此可知,競爭常能造成大的進步,對手有時正是最佳的夥伴,問題是彼此如何有效地
協調合作。
相形見絀
當我教素描的時候,如果對一個學生說:“你的畫,鼻子表現得很好,其它的地方卻欠
佳。”過一陣子再去看,很可能會發現,畫上最差的卻是鼻子,因為他把欠佳的地方不斷改
進,使得原本不錯的鼻子,反而相形見絀了,於是不得不叫他再加強鼻子的描繪。
我們的生活不也是如此嗎?當相形見絀的部分加強時,其它原本很好的地方,又相形見
絀了。不過也正因為如此,我們不斷地改進,生活也就不斷地進步。
悔恨
我們常聽人悅:“如果某年我買了某處的地該多好,現在一定能賺大錢。”‘如果我當
時不從事這樣工作,而改行該多好,現在一定能得到相當高的地位。”這種“如果怎樣該多
好”的句子,似乎人人會講。回顧過去,每個人都有許多值得悔恨和惋惜的地方。但是我們
卻很少聽見有人講“假使我現在如何,將來可能會怎樣”、“假使我現在不如何做,將來可
能會後悔”的句子。
滑行
飛機需要經過跑道的滑行,才能平穩地升空;子彈需要經過槍管與膛線的旋轉,才能準
確地命中。
求學就如同前兩者一樣,必須經過長期知識的積蓄,與約束剋制的功夫之後,才能達到
高深、精練的境界。
取古之長
在我教書法的時候,發現許多學生臨帖可以寫得非常好,但是一離開帖,字就不成樣
子。原因是他們只注意一時臨摹得相似,卻不去記取字的結構,布白與神韻,所以離開帖,
就忘得一乾二淨。許多人學畫十幾年,離開老師的畫稿,就無法創作,也是這個道理。
臨摹古人,是為了取古之長,為今之用。做任何學問都不能只博一時的快意,而當為自
己日後的發展做打算。如果永遠在前人的圈子裡打轉,不可能獨立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