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也有寬闊數里的廣場,可是身為帝王之所,百官朝拜之庭,卻簡陋如斯。
無雕一龍一鳳,無刻一功一跡,無鋪一氈一席,無描一畫一圖。在道路兩邊,密密麻麻,銘刻著萬民的姓名。
這是徐聖王要百官在上朝時,無忘萬民心血的舉措。房玄齡與杜如晦走在萬民路上,第一次感覺到步履維艱,第一次感覺到冥冥萬民的注目,第一次感覺到雙肩職責的沉重……這,才是為官之道。
走進華夏的朝堂,映入眼中,是徐聖王的龍案。它,沒有高高在上,而與百官是如此的近;它沒有明黃金碧,金雕玉砌,僅僅只是一張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石案。材料,與外面萬民路鋪地的石料一模一樣。
比起李唐高高在上金碧輝煌的龍座,比起長安王宮主殿的豪華大氣。這裡,只能用‘寒酸’兩個字來形容。
倒是百官兩邊站立的中間,擺著六個小案,據留守的工匠說是讓百官坐下辦公的。這讓房玄齡和杜如晦簡直傻了眼,在君王面前,有臣子坐的地方嗎?普天之下,恐怕只有這個不喜王儀的徐聖王,才會如此愛護自己的臣子,才會關心自己的臣子站著書寫是否疲累……
這裡很簡陋,不像一個朝堂。卻是房玄齡與杜如晦夢想中的朝堂,在這種簡陋又貼心地方,沒有什麼不可直言,沒有什麼可以顧忌,
他們設想華夏名臣魏徵站在百官之首,向徐聖王朗朗而諫的情形……如果,自己決心伺奉的君主,也像徐聖王一樣,會偷偷地用萬民捐獻出來興建宮殿的錢,挪用去修學堂義舍,那該是多好啊……
“請問兩位是不是房相杜公?”得到認定後,留守的幾名工匠搬來一疊卷宗,又捧來文房四寶道:“這是貞貞皇后和魏公留下給你們的,說洛陽還有許多事項沒有辦法完成,請兩位繼續。對了,魏公說如果兩位疲憊,可以到他和福成大人的位子去辦公。魏公他們的位置就在左廂之首,房相杜公請自便……小人們告退。”
“這些是?”杜如晦看見其中一個卷宗上寫著關於洛陽與長安商人貿易因為戰事中斷的賠償和尾款,上面寫明賠償的金額與商人的名稱,貨品的來源與價值,甚至列出賠償的金銀位於國庫中的那一行那一列。
房玄齡手上的其中一張,則是徐聖王與李唐太上皇李淵訂下的火炮貿易,關於材料,資金,工匠,廠所和鑄方等無一不全。
兩人越看,手中越是顫抖。男兒淚,又一次湧出……
自己待對方如賊,然而對方卻待自己如賓。念念不忘的,不是戰事廝殺,而是當日的承諾;念念不忘的是,不是金銀的得失,而是萬民的得失。
兩相比較,李唐與華夏相差,何其之遠。
房玄齡與杜如晦對視一眼,皆覺臉上發燒,羞愧難容,心腑陣陣發苦,有口難言。
《拯救大唐MM》第九百四十五章 三光政策
李唐軍來到洛陽,忽然發覺這裡簡直是人間天堂。
公園、街頭到處都有簡單的籃球場,正好這時沒有人玩,在長安極難得的籃球賽,可以天天上演。如果不是天寒地凍,還可以去華夏軍建造的巨型游泳棺做一回浪裡白條。洛陽酒棺林立,特色十足,李唐士兵只要拍門進去,連銀子也不用就能吃上一頓豐盛大餐。
至於好玩的西苑和洛陽外面的足球棺、馬球棺之類,更是高階將領最喜的逗留之所。
遺憾的是,這裡好吃好玩好住,卻沒有好女人。
這裡的青樓紅姑非常的愛國,沒有機會讓李唐士兵嚐鮮,個個隨船隊馬隊離開了,留下的掃地阿婆在六十年前,也許都不可能讓李唐軍士兵看得上眼。所以,吃飽喝足天天休息計程車兵們憋得慌。
白天無事,但是夜裡,常有李唐士兵藉著酒熱心大之舉,結隊翻牆進去一些富戶家……
李唐派來的官員正忙著處理華夏軍留下的政務,鎮守的李唐雄師大將軍王君廓也忙著安排入冬的戰略和部隊的休整,可達志的御林軍在西苑裡到處蒐羅華夏軍留下寶貝,比如遠古金人或者魯妙子製造的各種戰爭機械,又尋找西苑的秘道,準備全面接手西苑,讓它成為李唐的皇家別苑。
半月後,訊息有好有壞的傳回來。
好訊息是,李唐皇帝御駕親征,十仗連連破盡華夏盟友大夏軍的十萬士兵,又一次把夏王竇建德圍困在樂壽之中。
按照綜合估算,樂壽的大夏軍已經是衰敗,士氣不振,攻下在即。就算將樂壽圍而不攻,圍上一冬,也會讓他們糧草斷絕,全城餓斃,不戰而下。
好訊息只有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