募兵竟無人響應,黃子澄想航海到外洋徵兵也沒有結果。 即使募到兵也來不及趕赴京師了。建文帝盼援兵不見,一籌莫展,與方孝孺執手而流涕,只好命徐輝祖等分道出御。
這時谷王朱橞、曹國公李景隆等把守金川門,以城中兵力而言,尚可抵擋一陣。但守城諸將並不齊心,甚至左都督徐增壽也被發現與朱棣勾結,心懷二志。一日在殿廷上,徐增壽徘徊不安,群臣從他心神不定的神態看出他要圖謀不軌,打算做燕軍的內應。御史魏冕、大理丞鄒瑾忍無可忍,決心防患於未然,一步衝出朝班,抓住徐增壽便打,十七八人也一同擁上動手,並請求皇上立即將徐增壽處死 。可建文帝仁柔心腸,竟寬宥了他。
六月十三日,燕兵進至金川門下。金川門為京師北門,面對大江,最為衝要,把守此門的正是谷王朱橞和曹國公李景隆。因為朱棣瞭解南城中尚有實力,一時還摸不清底細,不敢冒然攻城。他還是先採取了攻心戰術,他先命人請皇嫂來軍中,皇嫂即其兄懿文太子妃常氏,常氏來到後,朱棣向她又述說了一遍建文帝的罪狀和興兵的原因 ,仍想把自己帶兵前來說成是合法的。同時,他命人用箭向城中射入一封給弟妹的書信,想瓦解京師的防守,〃不戰而屈人之兵〃。信中寫道:
兄致書眾兄弟親王,眾妹妹公主,相別數載,天倫之情,夢寐不忘。五月二十五日,有老姐姐公主到,說眾兄弟妹妹每請老姐姐公主來相勸我,說這三四年動軍馬運糧的百姓、廝殺的軍死的多了,事都是一家的事,軍馬不要過江回去,天下大平了卻不好說。我與你眾兄弟親王眾妹妹公主知道:我之興兵別無他事,為報父皇之仇,誅討奸惡,扶持宗社,以安天下軍民,使父皇基業傳子孫以永萬世,我豈有他心哉,我自己卯年興兵,今已四年,父皇之仇尚未能報,奸惡尚未誅滅。我想周王無罪,被奸臣誣枉,破其家,滅其國;隨即罪代王,拘囚大同,出其宮人,悉配于軍;至於湘王無罪,逼令闔宮焚死;齊王無罪,降為庶人,囚繫在京;及乎岷王,奸臣以金帛賞其左右,使其誣告岷王,流於漳州煙瘴地面;至於二十五弟,死則焚其軀,拾其骨沉於江。此等奸惡小人,皆我父皇殺不盡之餘黨,害我父皇子孫,圖我父皇天下,報其私仇,快其心志,父皇能有幾多子孫,受彼之害,能消幾日而盡,興言至此,痛心如裂。累年以來,奸臣矯詔,大發天下軍馬來北平殺我,我為保性命,不得已,親帥將兵與賊兵交戰,仰荷天地祖宗神明有靈,憐我忠孝之心,冥加祜護,諸將士效力,故能累戰而累勝,今大兵渡江,眾兄弟妹妹卻來勸我回北平,況孝陵尚未曾祭祀,父皇之仇尚未能報,奸惡尚未能獲,以爾弟妹之心度之,孝子之心果安在哉?如朝廷知我忠孝之心,能行成王故事,我當如周公輔佐,以安天下蒼生。如其不然,爾眾兄弟親王眾妹妹公主及多親戚,當速挈眷屬移居守孝陵,城破之日,庶免驚恐。惟眾兄弟親王眾妹妹公主審之詳之。
第64節:百折不撓(48)
周公輔成王是歷史上的一段佳話。周公是周武王之弟,名旦,亦稱叔旦。他曾幫助武王滅商,武王死後,其子成王即位,但年幼,便由周公攝政並帶兵平定反叛。待成王成年,周公還政於成王,退居下位。朱棣以周公自居,是想表示自己不會傷害建文帝,讓眾弟妹吃個定心丸。當然,朱棣仍擔心會遇到官軍的激烈抵抗,擔心京師城池完繕,勤王兵四集,便派遣先鋒劉保、華聚等領騎兵千餘,到朝陽門,探望虛實,得知城上無備,便下令整軍前進。
17.金川門迎降
城中也在密切注意城外燕軍的動靜,當徐增壽得知燕軍已進至金川門時,便欲舉兵響應,但被人發現。建文帝大怒,下令將徐增壽帶到宮中右順門廡下,大聲詰責,並親手將其腰斬,屍體被丟擲橫於路旁 。
但一切都已來不及了。金川門上的谷王朱橞、曹國公李景隆,望見朱棣的麾蓋,下令開門迎降。戶科給中事龔泰此時也在城上督兵防守,拒不從命,從城上投下自殺而死 。門卒龔翊知大勢已不可挽回,慟哭而去。興高采烈的燕軍歡呼鼓譟:一湧而入金川門。金川門內本用槍支頂住,垛滿的槍支密無縫隙。門鎖雖開而槍支未移,先衝進來的燕兵被後面的大隊擠上前去,被槍扎死的不少 ;燕兵如潮水一般衝入京城,各處的官軍都逃得差不多了。只有徐輝祖等還帶兵與燕軍展開了巷戰。但很快就失敗了。一些朝臣見大勢已去,紛紛棄官逃跑,一夕縋城而去四十餘人。 四年的戰事已進入尾聲,南京城裡一片混亂。
朱棣除派兵佔領皇宮和各要害之處,又分別派了一千餘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