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戰鬥意志,被戚繼光把他們調到了後方。
一萬五千薊鎮軍,幾乎是獨力迎戰十一萬日軍,七倍以上的敵人!
牡丹峰乙密臺上,戚繼光指揮若定,不愧為當世敵的統帥,如此困境他仍然從容不迫,排程麾下各將率軍力戰。
戰場上,薊鎮軍一排排長矛手青松般挺立,藤牌手彪悍勇捷,火槍手用迅雷槍射出瓢潑也似的雨。
騎兵或梭巡陣後,或掩護側翼,偶爾覷出日寇薄弱之處,便立刻起反擊,日軍也調動精銳旗本武士想與他們對抗,可惜猴子騎驢似的日軍騎兵,一個照面就被漢家鐵騎砍落下馬。
中號佛郎機和虎蹲炮、滅虜炮隨步兵行動,每炮轟出,落點便是一大片血肉飛濺;千斤佛郎機和大的紅夷大炮,被戚繼光不惜花費極多人力拖到了牡丹峰上,由他本人親自指揮集中使用,哪裡的明軍出現危急,便居高臨下予以火力支援。
日軍每前進一步,都必須付出極大的代價,尤其是被火炮轟擊的,肚破腸流,腦漿迸裂,死狀慘不忍睹。
慘烈的戰況,令乙密臺上觀戰的朝鮮官員全都目瞪口呆,甚至全身瑟瑟抖,以袖掩面不敢再看。
中華兒郎也犧牲極多,面對優勢敵軍的瘋狂進攻,傷亡不可避免的開始增加,不過薊鎮軍乃是戚繼光嘔心瀝血編練而成,乃是這個時代最接近近代帝**隊的隊伍,他們戰鬥意志堅定,士氣高昂,能夠承受相當高的傷亡比例。
火炮打得過熱需要冷卻炮身,火槍手的掣電槍也已紅,一隊日本武士趁機衝上,挺著雪亮的太刀和駱尚志麾下的長矛手、藤牌兵貼身混戰。
藤牌兵居前,列成密密匝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