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部分

雖然人在異鄉,李宗仁仍然沒有放棄自己曾經的理想,在美國政府的支援下成立一個國民黨與共產黨之外的“第三勢力”,成為李宗仁重返政治舞臺的希望。但當李宗仁來到美國,準備重振旗鼓時,曾經在副總統競選中給予他特別支援的、已連續執政兩屆的民主黨,卻被共和黨趕下總統寶座,這使李宗仁相當失望。

。。

神秘的北京之行(2)

1950年3月,蔣介石在臺灣恢復了“總統”職務。1954年3月,正式罷免李宗仁“副總統”的職務。

民主黨人的失敗和國民黨蔣介石的報復,使李宗仁一度處於情緒的最低點,他只好拾起他歷來的法寶,保持沉默,靜觀其變。

不久,新的機會就出現了。

(3) 新的希望

1955年4月,周恩來不顧國民黨特務暗殺的威脅,率領中國代表團出席在印度尼西亞萬隆舉行的亞非國家團結會議,他在會上倡導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轟動世界。

與會期間,周恩來還有一項轟動之舉,這就是發表了第一份改善中美關係的宣告。“中國人民同美國人民是友好的。中國人民不要同美國打仗。中國政府願意同美國政府坐下來談判,討論和緩遠東緊張局勢的問題,特別是和緩臺灣地區的緊張局勢問題。”

周恩來的宣告震動了整個世界,引起了世界輿論的強烈反響。但是讓周恩來也意想不到的是,這份宣告會讓一位遠在異國他鄉的人做出令人意想不到的舉動。

住在美國紐約城郊的李宗仁因為語言不通,平時很少與當地的居民往來,日常閱讀書報雜誌成為他消磨時間的最好辦法。這天他從報上看到周恩來的宣告,立即寫信給遠在香港的他的前任政治秘書程思遠。

李宗仁和程思遠

在信中,李宗仁講道,我並不是第三種勢力,而是中立立場,只要有利於國家民族,只要維護民族統一的我就贊成。我贊同透過談判緩和臺灣海峽的緊張局勢。

1955年8月,李宗仁在美國發表關於解決臺灣問題的具體建議。這一建議由程思遠起草,李宗仁身邊的政治顧問吳尚鷹修改,是李宗仁經過反覆思索做出的決定。建議主要談到兩點:第一,美國應承認臺灣是中國神聖領土;第二,臺灣問題應由兩岸中國人自己談判解決,不需外人干涉。國共應再次攜手,為了民族的利益、為了祖國的統一進行談判。

李宗仁是否會因為這個決定而改變自己以往的理想,從國民黨營壘裡分裂出來傾向共產黨呢?

(4) 神秘的訪客

不管結果最終會如何,中國共產黨人對李宗仁這一轉變給予了高度重視。周恩來親自運籌帷幄,第一個提出要爭取的物件,就是李宗仁的高階幕僚,前政治秘書程思遠。

李宗仁離開祖國大陸的時候,沒有將從前幾乎形影不離的秘書程思遠留在身邊,而是將他派往香港,作為和祖國的聯絡點。定居香港的程思遠一家住在位於香港九龍荔枝角九華新村的一棟靠山面海的白色寓所裡。當年程思遠的工作是為香港的《正午報》寫專欄。起初的幾年,一家人都在悠閒和平靜中度過,直到1956年寧靜的生活慢慢被打破。

程思遠一家

在香港的程思遠過著寧靜的生活

李濟深

1956年,是新中國誕生的第六個年頭,程思遠的白色寓所不斷出現一批批來造訪的人影。這與過去六年裡“門前冷落車馬稀”的景象,形成了鮮明的對照。而這些頻繁的來訪者不禁會使人聯想起周恩來曾經被認為只是說說而已的那句話。

周恩來在一次跟民主黨派高階負責人座談的時候,與民革中央負責人李濟深說:“你能不能透過你的關係給在香港的程思遠打個招呼,邀請他回來看看。”在場的中央統戰部和民主黨派負責人都聽到了這句話,但大部分人感覺總理只是說說而已。但是不久以後,這個被人們認為只是說說而已的一句話卻成為了現實。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神秘的北京之行(3)

李濟深受周恩來之託,立刻聯絡到香港一個報社的總編,請他去拜訪程思遠。因為程思遠也在給報紙寫專欄,兩人第一次見面僅是聊天。第二次,這位總編給程思遠帶去周恩來1956年《關於知識分子問題的講話》。這是一篇很著名的講話,在海外有很好的反響,程思遠看過之後感覺很好。在第三、四次接觸後,終於切入正題——李濟深的北京之邀。

尋常的客人提出了一個不尋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