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那根三丈長的木頭。
當時,沒有什麼高樓大廈,三丈高的東西往集市口一立,絕對惹眼。而集市上又從來不缺看熱鬧的人,這比現在某些人“*”、“露胸”“罵人”“抄襲”都有效。衛鞅巧妙地激起了人們的好奇心,又沒有違背任何法律和道德。
當然,還有一個小因素,那就是當時沒有城管。
要不然,萬一城管看不順眼,上去把木頭給砍了,千古留名的變法說不定就夭折了。
接下來,說說那個讓人更加摸不著頭腦的遊戲規則。
“把木頭從集市南門搬到北門,就能拿大錢?”
“這錢好像賺得有點太容易了,那小子不是騙子吧?”
“要不,是搞傳銷的?”
“不是,現在傳銷都改名叫直銷了!你看,那根木頭多直啊!肯定是他們公司的logo!”
老百姓們只觀望,不行動,誰也不是傻子。
就算是官府立的又咋樣,你們比傳銷的更能騙,我們還沒處告官去!
又想把我們當二傻子?
我呸!
我要真把木頭扛過去了,你小子萬一說,“不錯,有把子力氣,給我拉到營裡當兵!”那我不虧死了。
在這種氛圍下,衛鞅又提高了價碼。後面的故事大家已經熟悉了。
其實,只要沒有人相信,衛鞅就會一直提高價碼,直到有人動手為止。他的目標只有一個——扭轉人們對官府的不信任。
反觀現在的商家,動不動就有抽獎之類的活動。可是,由來只見眾人抽,鮮見有人中。或者,中獎之後就會告訴你,“僅需要再付XXX元,您就可以得到一臺XXX。”
騙的多了,就連yy的作用也起不到了。
公信一失,敗象已埋,再折騰什麼花樣都是苟延殘喘。
千萬不要低估老百姓的智力和能力。
衛鞅想法子加強了政府的公信力,硬起手腕打下了反對派的氣焰,連太子也整了,終於使變法成功。這些都是教科書上寫過的。
但教科書上總不寫的,他最後的結局,到底是怎麼樣呢?
2。商鞅是怎麼死的呢?
自立木賞金開動變法車輪以後,衛鞅又繼續實行了一系列的變革。
公元前350年,他開始在咸陽修築宮殿,並把秦國的首都遷往咸陽。接著把全國重新劃分為31個縣,每個縣都有自己的行政長官。同時他廢除了井田制,打破了原有的土地疆界,還初步在秦國內部統一了度量衡。兩年後,他又改革了稅賦制度。這一切,都使秦國的綜合國力逐年加強。
到了公元前340年衛鞅覺得時機已到,就開始勸說秦孝公攻打魏國。
他認為,魏國毗鄰秦國,與秦國只有一水之隔,而且佔有地利的優勢,強盛時可以渡河攻秦,弱勢時又能東退自保,是秦國的一個心腹大患。
更重要的是,魏國去年剛打了敗仗,沒有幾個國家願意搭理它。這正是收拾魏國的大好時機。就算拿不下整個魏國,至少可以把崤山和黃河兩個險要搞過來。這樣,秦國就可以據險傲視諸侯,一統天下的日子也就不遠了。
秦孝公一聽大喜,立刻命衛鞅率兵攻魏。
於是,衛鞅受命統領著大隊人馬朝魏國進發。
魏國得到訊息也趕緊派上將軍公子卯領兵迎敵。
這公子卯也不是一般人。首先他是魏君魏惠王的親弟弟,身份高貴。其次,他還是衛鞅在魏國時的老朋友。
衛鞅在魏國的時候,經常吃住在公子卯的府上。而且,公子卯也很欣賞衛鞅,也多次向魏惠王舉薦他。可惜,魏惠王照樣不採納。真是見鬼了。在拒絕人才時,他怎麼這麼有主見。
兩軍對壘以後,衛鞅聽說對面領軍的竟然是自己的好朋友,大喜過望,趕緊寫了封情意綿綿的書信命人送過去,送去前還偷偷抹了幾滴口水在上面冒充眼淚。
公子卯收到信一看,心潮澎湃。
信寫得太感人了:“卯,我的好兄弟,咱倆當初的關係,那傢伙,真是感情深一口悶那!可沒想到,現在竟然在戰場上兵戎相見。唉,叫我怎麼忍心和你互相廝殺呢?(忍字很模糊,為口水塗抹處。)要不,這麼著吧。咱倆乾脆也別打了。你到我這兒來,咱倆是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咱們兩個起誓結盟,替兩個國君拿個主意。咱們兩國呀,不打了!起誓之後咱就喝他個一醉方休。喝過癮了,各自領兵回家,讓兩國的老百姓都把心擱到肚子裡。你看這行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