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飛和所有人一樣,認真地聽著,然而卻聽得冷汗直流;只有進入這個“頂級的科學俱樂部”才知道地球有多麼危險。
報告指出:地核正在冷卻,而且會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冷卻。地球地核之所以延遲45億年還沒有冷卻,顯然不完全是因為地球大、地殼厚、有大氣層保溫、散熱慢的原因,否則30億年前地球地核也早就該冷卻了。
而地球之所以還沒有冷卻,是因為——地球的核心,實際上是一個直徑超過一千公里的大型核裂變反應堆,其主要核燃料來自鈾和鈽。外面包裹了一層如同月球大小的流動的岩漿、融化的金屬物質層(高溫液態離子層)——這是磁場的來源,因為地核形成的特殊機理,讓核反應得以緩慢、近乎均勻的進行。
而得出這個結論的證據就是氦氣,地球內部經過45億年變化,不可能有明顯的氦氣殘存,現在的氦氣明顯偏多,這隻能是核裂變反應。透過發現一些殘存在地球表面的、已經被證明是被用過的鈾礦,可以得知:地球內部確實是在發生劇烈、卻穩定的核裂變反應。根據推測,可能是地殼內部巨大的壓力、溫度、離子過濾和稀釋等原因,造成了核裂變的均勻進行。
最近經過長達三十多年的觀測和計算,主要是根據氦氣計算,地核的核反應速度正在降低,初步估計是核燃料已經開始不足。但因為地核無法直接觀測、也只能得到一個大概的資料;根據現有的資料,最悲觀的估計,地核1000年左右就要開始冷卻;最樂觀的估計,還能撐100萬年。地球太老了,她已經有45億年的壽命,她要休息了!
而除了氦氣外,還有一個證據。
(查了不少資料,頭疼死了)(未完待續。)
第148章 地球很危險,下
氦氣之外的另一個證據,就是磁場。艾瑞克。羅伯特解釋的也很詳細:
經過嚴格的調查,在過往的地球歷史中,平均約20萬年,地球磁極就會調轉一次;雖然會有波動,卻不會太大。然而最近一次磁極調轉,卻是在80萬年之前。
過去人們以為,地磁極穩定,我們很幸運;但現在科學研究卻表明:情況很嚴重。
艾瑞克。羅伯特這樣總結:原本20萬年一次,好像是假釋;而如今延長六十萬年,更像是死緩!
艾瑞克。羅伯特最後激情洋溢:“想象下沒有磁場的後果吧,火星就是活生生的榜樣。
我們已經在太空中緊急提取各種鈾和鈽的同位素,但很遺憾,我們暫時還沒有能力將這些東西送入地核。
以現在的技術,我們最多隻能將這些元素送入2900千米深度的下地幔層。然後這些核燃料就會在這裡被引爆。
現在,發揮奇思妙想吧!”
吧嗒……一滴冷汗從秦飛鼻尖流下。第一次參加這樣的頂級聚會,秦飛就被嚇壞了。能在這個場合公開演講的,絕對是經過了最嚴格的審查的,甚至獲得了全球科學家的認同。這說明,地球真的是在經歷一場“死緩”。
網路上雖然有很多訊息流傳,但如此具體的資料,卻不會公開。
科學家們展開了激烈的討論,然而半天時間過去了,眼看著午飯都要開始了,卻也沒有什麼好的方法。唯一還算不錯的方法應該就是一個美國科學家提出的“沉降法”。
這個方法構思就是:鈾和鈽都屬於“重元素”。只要在海底最薄弱地殼鑽一個洞、或者是找到火山口,就可以將這些元素投入進去。而後這些重元素會在重力作用下發生自然沉降,最終匯聚到地核中。
這個方法不能過快,要每次都很少量的釋放,並且連續不斷的釋放。目前已經在採用這個方法。但因為隔著厚厚的地殼,大家並不能確定效果如何——很冒險!但這已經是目前唯一的方法。
不過午飯之前,這個問題就被暫時擱置——本次討論結束,暫時有一個方法就已經很不錯了。
午飯後,就開始第二個問題,地球的氣候問題。這一次秦飛再次冷汗直流,沒有想到氣候問題也是如此的嚴重。
根據長久的觀察,科學家們發現:在地球的歷史當中,氣候其實是多變的,也許前十年溫暖如春。後千年就冰寒無比;經過反覆考證,科學家得出這樣的結論:我們生活的時代,不正常!
是的,你沒聽錯!我們生活的這個溫暖的時代,真的是不正常;在以往的歷史當中,幾乎每十年左右就會有較明顯的氣候變化,每千年機會有天翻地覆的氣候變化;地球歷史中,僅僅只有少許的幾個時代是比較恆定的,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