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向國內反饋的多一些、及時一點,就有可能爭取到更多的援助和關注;反之,只好等著“天上掉餡餅”了。我記得在這段時間, 世行內部正在醞釀,建立一個為私人到發展中國家提供政治風險的擔保機制。執董會在83年到85年期間,先後多次討論,世行管理層也就此起草了各種方案。在中國執董辦內, 我是負責跟蹤和研究這項工作的,為了更加深入、仔細的研究各種方案對中國的利弊,我不僅認真閱讀了所有相關檔案,而且還專門查閱了與此有關的歷史資料,並在此基礎上,給執董起草了分析報告和建議,並由他提交回國內供決策層參考。
1985年9月15日,世行執董會正式透過了關於建立MIGA的決定,MIGA後來正式叫做“多邊投資擔保機構。”這是世行集團第五個附屬機構。中國是最早加入MIGA 的29個國家之一。
初到世行,我還不到30歲,精力充沛,為了多學點東西,我很願意多做事,因為我的“勤快”,幾任執董都非常喜歡我這個小年青。一般來說,執董的助理都是兩三年一換,而我則在助理的崗位上一干就是四年半。。同時,我還利用這段時間,去華盛頓大學讀完了公共管理碩士課程。
1981年…1985年,這幾年是世行與中國的“蜜月期”,雙方關係發展迅速,互信不斷加強,專案合作內容和領域日漸擴大,世行對中國的貸款從零逐漸增加到一年15億美元左右。80年代中期,中國引進外資的渠道並不很寬,資金來源主要是世行、日本基金、歐洲一些友好國家的雙邊援助,加上一些跨國商業投資。在這中間,世行提供給中國的貸款比重非常高,大約佔中國引進外資總額的20%――30%,中國從世行的貸款帶有很強的改革示範效應。因此,中國政府對世行的重視程度也比較高,世行的行長級官員來華,國家領導人都要親自接見。在華盛頓世行總部的中國執董辦公室,我常常感受到來自國內的熱切期望。
。。
幸運少年:保送·留學·財政部(4)
1987年,我奉調回到了財政部。由於世行與中國業務發展很快,那時的累計貸款已超過100多億美元,世行處也已升格為世行司。我被提拔到綜合處先後擔任副處長、處長。兩年後,又升任副司長。記得當時的王丙乾部長找我談話時說:“你是財政部建國後最年輕的司級幹部。”從那時候起,我就開始一次次地重新整理各種“最年輕的”記錄。
從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中國與世行的合作進入黃金時代,從專案來說,貸款領域從農業、城建,擴大到環保、工業、基礎設施和教育衛生等。從地區上看,全國大陸各省區除西藏外都有專案投入。
1992年9月,我再次被派到華盛頓,出任世行中國副執行董事。此時,中國做為一個發展中的大國,開始更積極地參與國際事務。從1992到1994年間,世行組建全球環保基金(GEF),我有幸做為中國代表參與了談判的全過程。
經過戰後四十多年的發展,世界經濟增長與環境保護的矛盾性日益突出,特別是在發展中國家和經濟落後的國家,為了獲取近期利益,人們往往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森林被過度砍伐,大氣和海洋汙染日益嚴重。在德、法的倡議下,有關國家決心組建一個全新的環保基金,用於幫助發展中國家解決發展中的全球環境汙染問題,促進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在世界銀行、聯合國環保署和聯合國發展計劃署(UNDP)的牽頭下,各國就相關事宜開展談判,其協商的焦點是基金如何設立、如何執行。在審批權和否決權上,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產生了分歧,會議不得不一次次地召開,會議地點也不斷的變更,經過長達2年的談判,最後的會議選擇在日內瓦的萬國宮召開,這次會議一直開到凌晨時分,會議各方終於達成協議。在2年的談判過程中,中國與巴西、印度、哥倫比亞等國密切合作,跟美日等進行了一次次的拉鋸。在回國的一次彙報中,領導問我有何感觸。我脫口而出:“在國際事務中,我悟出兩個道理,一個是財大才能氣粗,國家一定要強盛;第二是有實力加上有道理,才能真正攝服別人。”
1994年11月,奉國家之命,我出任世行中國執行董事,95年4月,我升為正司級幹部。在世行大樓裡,在世行執董會中,我成了中國聲音的代表者。那年我37歲,是世行二十四個執董中年紀最輕的,但也是熟悉世行的 “資深級”的執董之一。
進入世行:從中國執董到秘書長(1)
“你去世行任高職,是件好事,你要先站住,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