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王爺當時已經說不出話來了,他的所作所為哪怕皇上太后再寬恕,他也沒有什麼好下場,當即抽出隱藏在身的短刀,殺了亂嚼舌根的奶孃,然後一頭撞死在了御書房的大柱子上,當然了,期間還有不少的細節,咱就不多說了。
寧王爺死前,求皇上太后饒了寧王世子,可這能饒恕嗎?當初寧王爺被抓,寧王世子逃逸,後面的事都是他鬧出來的,險些害的王妃命喪,此等心計可見一般,更何況,皇上太后不可能為了一個叛賊得罪錦親王府的,就此放過寧王,就是遠在邊關的莫流宸也不會答應,被害的可是他母妃,斬草除根以免後患,就算不殺他,但也不會給他留下禍害的機會,皇上下令寧王世子及寧王府一干等人流放千里,派了專人看著,寧王爺剝去封號,抄其家產充公。
寧王爺的封號沒了,冰嫻郡主的封號也就跟著沒了,寧王爺死的訊息傳到寧王府,看著進進出出查抄的官兵,寧王妃懸樑自盡於臥室中。
寧王爺害的王妃未足月就產下小郡主的事也就此傳開,王府的下人都喜歡王妃的淡雅,以前對沈側妃那是懼怕,是不得不從的屈服,冰嫻郡主從寧王府帶進來的下人個個趾高氣揚,沒少欺負他們,可那時有兩位老夫人撐腰,沈側妃護著,更有寧王府做後臺,他們半句怨言都不敢吭,現在機會來了,該是他們奚落回來的時候了!
那日竹雲梳雲奉宛清的命令在門口對寧王妃說的話在王府傳的是沸沸揚揚,大少爺壓根就不是王爺的兒子,太后憐憫她,還皇上給大少爺賜了座宅子,她不去六老爺府上住就該去那裡才對,偏偏要住這裡,還讓寧王妃三不五時的登門,那時王妃不在,王爺不在,二少爺二少奶奶都不在,寧王妃沒少呵斥打罵下人,現在的情況與那時差不多,主子都不在家,下人嗡了起來,流言蜚語漫天的在王府飄,漸漸的也就傳到冰嫻郡主耳朵裡的,連翻遭受被禁足,父王撞死,母妃自盡,哥哥流放,郡主的封號被奪的打擊,冰嫻有些神智不清了,但還有那麼一絲的尊嚴,讓丫鬟收拾包袱,並通知六太太,可六太太稱病不接待外客!
稱病不接待外客,外客?冰嫻聽到丫鬟這樣的稟告,無聲的笑了,笑著笑著眼淚就流了出來,那個悽愴的表情,聞者傷心見者流淚,傷心之餘,氣的將屋子狠狠的砸了一回,怎麼不殺了她,怎麼不流放她,出嫁從夫,夫在哪裡?!
冰嫻郡主出了王府,無處容身,王爺讓人送她去了別院,也就是當初皇上賜給莫流暄的宅子,王爺永遠那麼心軟,尤其是對晚輩(莫流宸除外,王爺還記得先王爺的教誨,棒棍之下出孝子,對他格外的嚴,雖然嚴了沒什麼用,一碼歸一碼),不管怎麼說,莫流暄也是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做了他兒子,是他親生爹孃狠心,當初寧王爺看中的是錦親王府的勢力,若非錦親王府太過顯赫,她也不至於有今日的下場,王爺讓人給冰嫻送了十萬兩銀子去,算是彌補莫流暄對她的虧欠,無關寧王爺,一輩是一輩。
宛清聽到這些的時候,忍不住輕嘆了口氣,那個位置當真就那麼好,先皇說的那句話不過就是討蕭妃歡心罷了,能不能兌現誰能保證,當初在場的不過就那麼幾個人,皇上不再提起,誰敢提?就算最後被封了太子,歷史上太子被貶,被殺的數不勝數,他能不能活到今時今日都尚未可知,皇上做了那麼多年的皇上了,根基穩固,就算大御多災,他借來二十萬精兵相助,就能奪回皇位了?
說到底,奶孃不過就是給了由頭讓他理直氣壯的去搶那個位置罷了,先皇要還記得自己說過的話,蕭妃死不死又有什麼關係,蕭妃太后出自一家,孃家護誰?蕭妃還只是本家表妹,算是旁支了,要是能奪,蕭妃當真會那麼大義凜然捨棄愛人捨棄兒子赴死,那是她有自知之明,她食言在先,厚顏無恥的活下來,太后肯定會對她出手的,到最後她也只有一個下場,死,那時,死的就不單是她一個了。
既然都是死,那不如守信的死,那樣看在她遵守信諾的份上,太后也會憐他孤子,留在膝下養活,將來還可以助太子一臂之力,享一世榮華,身在皇家,活著比什麼都重要。
只可惜,那時寧王爺還太小,太后知道蕭妃是自盡而亡,身邊的那些丫鬟都未曾過問,奶孃留下照顧寧王爺,打小就教他隱忍,這才有了後來的事,可嘆蕭妃為寧王爺算計來安穩一生,卻被身邊貼身丫鬟給毀了,不知道該說丫鬟忠心還是他們命該如此?
宛清對寧王爺的死沒有多大感觸,古往今來,為了那個位置死的人太多,屍骨堆積成山血流成河都不足以形容,原該以史為鑑才對,可偏偏就有那麼些人喜歡分析那些有異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