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部分

給所有司機的一面鏡子

如果說我的人生因為《開車經濟學》而發生了改變;這未免有些誇張。這本書因而今後也不會被列入〃對我的生活產生重大影響〃的書籍名單。但是它無疑大大增加了我的駕車樂趣。再加上我每天花在路上的時間少說也有一兩個小時,所以,如果說《開車經濟學》沒有讓我的生活變得更有趣,那就是撒謊了。

它帶給我的第一個樂趣在於,讓我每一次普通的駕車出行成為有意思的實驗過程。或寬闊或擁擠的馬路是開放的實驗室,各色汽車、騎車人乃至行人、警察、交通協管員全部是實驗的物件。當然,我也是實驗物件,只不過我還同時兼有觀察員身份,把觀察來的實驗結果和書中列舉的結論一一比對,然後竊喜,偷笑。如果你也和我一樣,是一名有著7年駕齡的司機的話,你當然知道,《開車經濟學》裡說的這些都是千真萬確的事實:

如果堵住路口的是一個女司機,那麼會有更多的人(包括女司機)鳴笛。

如果造成堵車的司機貼著〃新手上路〃的標籤,對他鳴笛的人就更多。

同樣是堵塞了路口的交通,吉利會比賓士招來更多的鳴笛。

……

為了實驗全面起見,我在國貿橋下掉頭時故意把車開到靠前的位置,然後試圖併線,並且按照書中建議的那樣,除了降下玻璃,伸手示意之外,還看著別人的眼睛。想知道結果麼?對方真的同意我插入隊伍了。達成交流果然是解決問題的好辦法,唯一的困擾是:如果我要插入右轉彎佇列的話,應該以怎樣的姿態從右側伸手示意,又如何讓右側那位司機看到我的眼睛呢?不過,應該宣告的是,此案例純屬實驗行為,大範圍推廣則會失效並帶來災難性後果,那就是混亂不堪的路口秩序甚至車主之間的糾紛。

遙想多年前讀到的一位旅美作家的散文中提到,一位中國男人對女人學開車頗有微詞,理由是,他的老婆本來是一位溫婉可人的百分百賢良淑女,可一旦開上了車,她的脾氣秉性頓時沒來由的火爆乖張起來,駕車時動輒大爆粗口,實在不可理喻。如果那位先生今天碰巧能夠讀到這本《開車經濟學》,他自然會了解:並非女人格外善變,或者女人因為掌握了方向盤就自命不凡,實在是因為,在面對同一件交通問題時,司機和乘客的大腦活動是不同的。他們活動的神經區域不一樣。實際上他們屬於不同類別的人群。所以,乘客面對其他人的違規併線、低速行駛以及冒險的加塞這類行為時,態度更加中立。他們並不認為自己被冒犯,因為他們不認為自己的身份和汽車密切相關。另外,在路上駕車的感覺好像身處網路聊天室,無人知曉他人的真名實姓。只有線上名字(車牌號)的〃匿名〃的狀態也能夠讓司機妄自尊大的情緒開始膨脹。

不過,人在駕車時的行為和心態並不總是和車外的生活大相徑庭的。比如:司機在80%以上的駕駛時間裡都盯著前方的路看,而只用6%的駕駛時間來看後視鏡,也就是說,我們更關注超過我們的車輛,而不是被我們超過的車輛。換言之,更多的時間我們都在關注損失而不是收穫。由此可以推匯出一個在擁擠的駕駛路途和人生旅途上同樣奏效的辦法:在無關緊要的時刻,多看看後視鏡,多想想不如我們的人,我們會感覺更舒服。等等,難道你沒有發現,這些來自北美洲道路上的調研結果和中國兩千年前業已形成的輕逸的哲學思想異曲同工麼?我早就發現,這不是一本駕駛教科書,而是一面給所有人的鏡子:一面幫助我們瞭解自己和別人以及如何更安全更快樂生活的魔鏡。

BOOK。←紅←橋書←吧←

第2節:序 給所有司機的一面鏡子(2)

翻譯作品通常會讓語言的精準在轉換中受到損耗,但即便如此,範德比爾特的行文仍然俏皮可愛。細節的描述和案例的引用更是時時逗引人會心一笑。全書九個章節分別從行為經濟學、應用心理學和社會學等多個角度揭示了日常交通行為背後的身體、心理和技術因素,卻絲毫沒有板起面孔拿名詞術語唬人。一部本來頗有可能寫成論文狀的著作讀來卻絲毫沒有笨拙艱澀之感,反而妙趣橫生,實在難能可貴。要知道,在這樣一個高速運轉的社會里,一本令人費解的書是往往會被放在桌子上做臨時杯墊用的。

印象中,我們進行交通安全宣傳的傳統做法是:將各種鮮血淋漓觸目驚心的圖片集合在一起,製作成展板,陳列在北京的各大繁華路口,以期達到震懾過往群眾的目的。而實際上,大多數路人難以直面如此慘烈的畫面,嬌弱的姑娘們不慎誤看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