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部分

圖書館館長,舊仇人的追殺讓他重開殺戒,又玩了一把優雅的殺戮,機智的逃脫,最終不但幹掉敵人,還催眠了女FBI從此過上了幸福的生活。吃腦髓一幕來自於此。三個小說都被拍成了同名電影,《沉默的羔羊》聲譽最高,老有人說《漢尼拔醫生》不好。情節模糊,吃人鏡頭噁心,還缺了朱迪?福斯特。但拋開這些,漢尼拔與史達琳的微妙情感讓恐怖故事變成了浪漫愛情片。我喜歡這樣的結局,一個品位超群,精神變態的食人惡魔整天忙乎什麼?不就是追求心靈的安寧,他們總算能在陽光下跳舞了,我們趕快走吧,無論誰發現了他們,都有致命的危險,我們只能知道這麼多而活著。

不過作家托馬斯?哈里斯又要告訴我們更多。第四部“漢尼拔系列”《少年漢尼拔》上架,照著《哈里波特》標準,首印150萬冊。同名電影也完全是個劇本改編小說,迎合好萊塢的前傳風潮,幼年超人,幼年蝙蝠俠,幼年007,幼年兔巴哥,新書講的是18歲以前的漢尼拔。出生於立陶宛一個富足家庭,在“萊克特城堡”享受愉悅的童年,二戰打破平靜,漢尼拔的小妹妹米沙被納粹食人魔擄走,少年親眼看著妹妹被吃掉。戰後被寄養在法國的畫家叔叔家,嬸嬸日本女人“紫女士”成了漢尼拔的啟蒙老師:一,寫俳句;二,使用日本刀;三“紫女士”被屠夫姦汙後漢尼拔第一次殺人並發現人肉之美味。之後漢尼拔一路殺殺殺,完全紙上版《殺死比爾3》,一共幹掉8個人,大部分是戰時納粹軍官。沒有嚴謹的花樣字型,不品評美酒和音樂,繆斯也尚未出現,少年漢尼拔念著妹妹米沙的名字,懷揣復仇的渴望,惡魔就這樣煉成了。

戰爭就是命運女神掀起的黑色波浪,既有意味深長的大景象,也有命運被改變了的小人物。戰爭,納粹,食人魔,甚至還有日本神秘文化?(電影中“紫女士”由鞏俐扮演)也許構成了漢尼拔精神變態的邏輯。從戰爭裡走出來的少年心靈總要受點激盪,如同《法蘭西組曲》裡的于貝爾,參了幾天軍就體味了危險、勇氣、恐懼和愛情,彷彿神聖的力量注入身體,心一下子開了口。少年漢尼拔則被戰爭開啟了食人魔的胃口。可這個虛擬人物一有了現實參照,不禁讓人愣一下,你是不是也有個小妹妹被納粹殘害?你從此就開始吃人了嗎?好萊塢的前傳風大多吸引兒童觀眾,《少年漢尼拔》可看成兄妹情深木偶劇《潘趣和朱迪》X級版,小朋友們看完了會央求:“媽媽帶我去立陶宛吧,我要去萊克特城堡看童年漢尼拔。”作家托馬斯?哈里斯對筆下這個惡魔是很寵溺的,先不說他過人的品位,他殺每個人都遵循武士風範的規則:犧牲品都是納粹,小偷,殺人魔,戀童癖,心術不正的警察,把他們吃掉是對激怒自己的人表示輕蔑。也許是該給這個儒雅的變態設定一段心路歷程,可如果他是個只知道復仇的,停留在口腔期的粗魯暴徒,誰還會感興趣呢?

在完全以漢尼拔為主角的《漢尼拔醫生》中,最吸引人的並非吃腦髓,而是漢尼拔不凡的風度和繁複鋪陳的講究。他頭髮像水獺一樣光溜,眼睛褐色,如同能看穿人的脊背,鼻子是高傲的鷹鉤形,沉靜瘦削,步態岸然,身上有一股上等黑呢衣料的香味。他具有中世紀義大利語和拉丁語的才能,以記憶力見長。對香水和香精的鑑賞力讓靠鼻子吃飯的商人也感到驚奇。對酒也頗有研究,最愛依甘堡酒,在朋友生日時會快遞一瓶,儲備年份與生日正好相符。偏愛樂器與音樂,收藏18世紀晚期的佛蘭德斯撥絃古鋼琴,泰勒明教授在30年代親手製作的電子琴,維金納琴,擅長彈奏亨利八世寫的《冬青樹鬱鬱蔥蔥》和莫扎特的《降B大調奏鳴曲》。他的房子在厚重的傢俱和高峻的陰暗之中佈滿了青銅小雕像,車是30年車齡的黑色美洲豹,西服是紀梵希,書看霍金的《時間簡史》。對食具和食材最為講究,喜歡蒂法尼和克里斯托弗的銀質餐具,匙子把上有巴黎風格的鼠尾魚圖案;晶質玻璃器選擇裡德爾牌,搭配錦緞餐巾,餐巾角上繡有血滴般鮮紅的小玫瑰。即使在逃亡路上也要把食物裝在高雅的、有褐色圖案裝飾的黃盒子裡,用兩條色彩互補的絲帶拴好,裡面有塊菌肥鵝肝醬,因剛脫離枝頭還淚痕點點的安納托利亞無花果,外加半瓶聖艾斯臺甫酒……即使是吃腦髓那段,把腦髓去掉,就是美食專欄作家最為興奮的章節。從中可以引申“像漢尼拔一樣品酒”,“像漢尼拔一樣賞樂”,“當個漢尼拔一般的美食家”等一干著述,他完全是現代精英生活的榜樣。童年的漢尼拔可能受苦了,可我們最好奇的不是他幼小的心靈怎麼開出了罪惡之花,而是一個陰鬱少年如何修煉成如此優雅迷人,恰好喜歡吃人的紳士漢尼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