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外侵略中國與對內建立軍國主義政府。
一九三一年三月,日本國內的少壯派軍官決定,準備先以軍事政變方式,推動他們的改造日本的政變計劃。但是不出石原莞爾所料,日本高階將領在“師出無名”、民氣支援不足、以及擔心日皇不同意的多重考慮下,在最後一刻不肯支援政變的行動,因此造成三月政變的流產。當然也引起日皇與日本政府對於少壯派軍官膽大妄為的企圖,發生了戒心,日本國內的少壯派軍官,不得不暫時的有所收斂。
日本國內的政變既然胎死腹中,當然就輪到關東軍的少壯派軍官,來推動他們的“滿洲事變”計劃了。不過東京軍部的少壯派軍官,認為三月流產政變之後,日本國內政局對於少壯派軍官的強硬做法,仍然無法完全的認同;同時他們擔心關東軍的滿洲事變計劃,在軍力上以寡擊眾作戰,風險較高,萬一戰事進展的不順利,軍部沒有把握能夠在必要時,要求政府同意出兵海外,以支援關東軍的武裝侵略。因為在全球經濟大蕭條的衝擊下,當時日本的經濟與社會問題極其嚴重,根本沒有能力負擔沉重的戰費,以及應付國際強權的外交壓力。
所以日本軍部的長官,企圖設法說服關東軍少壯派,延後一年發動“滿洲事變”。而軍部特別在一九三一年四月,將原先駐防中國東北的關東軍軍力骨幹,十六師團調回日本,改派第二師團(多門二郎)接替任務,並且在同年的八月一日,派遣“中國通”(曾任張作霖政治顧問)的本莊繁中將,出任關東軍新任司令官。日本軍部希望這樣的調動,將會減低關東軍兵、將之間的默契,而可以壓制住關東軍少壯派箭在弦上的立即行動。
3。6 關東軍開始密謀行動
當時日本政府一直在設法透過外交與政治手段,來擴張它在中國東北的控制力量,外相幣原同時與南京國民政府以及張學良的東北軍政當局,進行談判,以取得日本人在東北興建五條鐵路的特權。但關東軍卻認為,日本惟有直接的以軍事行動攻佔中國東北,才能把中國東北建設成為日本國防與發展的生命線。
因此在一九三一年七月,朝鮮移民與中國農民在長春附近的萬寶山發生水源衝突,關東軍利用機會強行介入,攻擊中國農民,造成“萬寶山事件”,日本軍方要求中國退讓,否則將會派兵維護其權益;幾乎在同時,又爆發關東軍間諜中村震太郎上尉,在東北境內違法進行軍事偵察工作,被東北駐屯軍逮捕並處決的“中村事件”。關東軍與日本軍部為此感到萬分的震怒,日本軍方一再地揚言,假如中國東北當局,不能在中村事件上,給日本一個滿意的交代,日本將會採取強烈的報復行動。日本的輿論更是來勢洶洶的煽動民意,要求日本政府採取強力的行動,懲罰中國的“暴虐行徑”。
而在本莊繁在八月一日,接任關東軍司令官之後,在八月三日,日本陸軍省特別邀請關東軍、朝鮮軍(林銃十郎)與臺灣軍(真崎甚三郎)司令官,舉行海外司令官會議,共商日本海外駐軍的任務,及彼此之間如何保持密切的聯絡。陸軍省竟然又同意在九月調派日本的十九與二十師團,進駐朝鮮半島,以提高日軍在海外應變的軍力。而關東軍的高階參謀板垣更利用機會,與朝鮮軍參謀神田正種大佐,進行了軍事支援的聯絡。這種安排,就使得滿洲事變發生之時,朝鮮軍以充裕的兵力,可以就近出動支援,關東軍就不必擔心自己兵力不足的問題了。
這時關東軍的少壯派軍官,在石原、板垣與花谷共謀下,已經正式決定,當年在九月二十八日,炮製柳條湖事件,正式發動日本奪取中國東北的“滿洲事變”,花谷在六月中往返日本軍部時,已經把準備發動事變的計劃,秘密告知軍部的少壯派軍官,而且得到他們的支援。但是日本政府與軍部長官,仍然認為直接發動滿洲事變的軍事作戰,計劃過於魯莽,同時也擔心蘇聯以及國際強權的干預,當時日本的經濟,正在全球經濟大蕭條的衝擊下,也經不起戰爭的消耗,所以仍然表示強烈的不贊同。一九三一年七月,陸軍省與參謀本部進行特別的會商之後,擬定出“滿洲問題解決方案大綱”八條,主要內容是要求關東軍暫時等待與加強準備,假如外交方式無法在一年內,做出令人“滿意”的結果,關東軍才能設法配合指令採取行動。為此,軍部特別召回關東軍參謀長三宅光治少將,告知他必須以此大綱,來約束關東軍少壯派的行動。
3。7 日本政府企圖阻止關東軍行動
但是關東軍的少壯派軍官,仍然決定不顧日本政府與軍部長官的意見,而準備在中國東北斷然行動,日本奉天總領事林久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