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89部分

,英、美雖然聯合中國共同對日作戰,但卻要求中國在戰爭中承擔主要任務。而早在中國全國抗戰開始不久蔣介石、國民政府就曾確定了“運用英美之力解決對日問題”'張其昀:《黨史概要》第3冊,中央文物供應社,1979年版,第973頁。' 的戰略目標,希望英、美首先集中力量對付日本。

以上兩種戰略目標的分歧,使中、英、美三國對緬甸戰事的態度產生差異,造成了盟國對戰爭準備不足的狀況。

美國援華的態度是積極的,對緬甸戰事也是重視的。但是,美國“失歐後亞”戰略的實施就意味著美國“在制定戰略和分配援助物資方面是可以犧牲中國的”'〔美〕邁克爾·沙勒:《美國十字軍在中國》(1938~1945年),商務印書館。1982年版,第94頁。',在緬甸戰役中,美國始終沒有派地面部隊直接參戰,只是派遣了有限的空軍力量、少數的軍事作戰指揮官員、少量的武裝突擊隊和一批工程技術人員等。這就必然決定了美國對緬甸戰事的態度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英國始終將其主要的軍事力量投入歐洲戰場。丘吉爾曾對中國駐英大使郭泰祺說:“英國的唯一目標是先把歐戰打贏。”'《顧維鈞回憶錄》第4分冊,中華書局,1987年版,第126頁。'

英國從保衛本國和歐洲的利益出發,將其戰略的重點放在地中海地區,然後才是亞洲太平洋地區。而在亞洲太平洋地區,其重點又放在新加坡和印度方面。相對而言,英國對“防守緬甸和維護對華物資供應均未置於重要地位。”'〔美〕邁克爾·沙勒:《美國十字軍在中國》(1938~1945年),商務印書館,1982年版,第103頁。'它在緬甸的防衛力量十分薄弱,在軍事力量和戰略態勢上處於明顯的劣勢。

蔣介石從自己的戰略目標出發,曾要求英、美以相當的陸、海、空軍部隊投入中印緬戰場,一直希望英、美改變“先歐後亞”戰略。1942年4月17日蔣介石致電羅斯福和丘吉爾指出:“緬甸在今日決不能認為一個支戰場,而實為遠東作戰一重要之基地,且為吾人攻擊日本必須掌握鞏固之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