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代偽軍榮子恆部戰役、討伐偽軍趙保原部戰役和蒙陰戰役等。
偽暫編第10軍榮子恆部,原駐臨(沂)費(縣)邊,1944年底,日軍因其在原防區多次遭八路軍打擊,難以支援,為對其進行整補,調駐臨近津浦鐵路的泗水縣城及其周圍地區,以加強對津浦鐵路的防護。2月1日晚,魯南軍區主力奇襲泗水城,一舉攻入城內,至2日19時,擊斃榮子恆及其參謀長和日本顧問,全殲城內敵人,同時,八路軍還攻克泗水城外圍的故縣、楊莊、楊公村等據點,擊退日偽援軍。這次戰役,八路軍共殲敵2000餘人。
趙保原,原是魯蘇戰區暫編第12師師長,1944年8月公開投敵,所部被編為偽“剿共第7路軍”,總兵力約達1。8萬人,盤踞於膠東膠濟鐵路以南以玩底(今萬第)為核心的五龍河及大小沽河中游地區,魚肉人民,一貫與八路軍為敵,是膠東軍區鞏固與發展的嚴重絆腳石。膠東軍區集中主力5個團又5個營(含1個迫擊炮營),並動員5萬民兵和群眾,於2月11日夜,首先向偽軍指揮部駐地玩底發起攻擊,至12日夜將其攻克,趙保原率殘部向南竄入即墨。14日八路軍又攻克另一重要據點左村。2月19日戰役勝利結束。此役共斃傷敵2000餘人,俘虜7370人,擊潰2000餘人,給予趙部毀滅性打擊,消除了膠東軍區執行第二步作戰計劃、向西發展的後顧之憂。
蒙陰日偽據點,伸入魯中沂蒙山區抗日根據地腹地,孤立突出,駐有偽軍12箇中隊和日軍1個排。魯中軍區集中主力4個團和地方武裝、民兵各一部,於3月8日夜攻擊蒙陰縣城,至10日全殲守敵,並殲滅新泰援敵一部,共殲敵1300餘人,拔除蒙陰城敵據點,使得沂蒙與泰南聯成一片。
4月12日,山東軍區下達執行1月17日指示中關於第二步作戰計劃的具體部署,確定從5月初開始,用5~7三個月時間實施第二步進攻戰役,殲滅盤踞在膠濟路南北大股偽軍之主力或一部,並控制該地區,俾求膠東、渤海、濱海、魯中4個戰略區相互聯絡進一步鞏固與縮短,使膠濟路沿線之敵進一步孤立和暴露,為將來大反攻準備更有利條件。軍區確定酋先置重點於膠濟路南,集中約10個團的兵力,先後殲滅張步雲、厲文禮部;再將重點轉向膠濟路北,集中約6個團的兵力,殲滅李德元、張景月、王豫民部;軍區領導,除羅榮桓外,黎玉、肖華等均赴前線親自指揮。
正當八路軍準備發起攻勢之際,日軍為準備在沿海地區對美軍作戰,突然大舉增兵山東,集中其中的3萬餘人,從4月底開始對山東實行全區性的“掃蕩”,重點指向魯中、濱海區。5月4日,山東軍區決定討張(步雲)戰役暫停,立即轉入反“掃蕩”,參加討張戰役的各兵團立即疏散。
大舉“掃蕩”山東抗日根據地,是年初以來日軍預謀已久、積極籌劃的戰略行動。日軍大本營、中國派遣軍命令,華北方面軍應在1945年夏初在山東沿海作好抗擊美軍登陸的作戰準備。為此特在山東新組建第43集團軍,山東日軍兵力猛然增加。日軍企圖佔領山東沿海地區及臨近沿海的山地,作為抗擊美軍登陸的戰場,並在濟南集結重兵,以作反擊之用。打擊八路軍是其作戰準備的首要步驟,日軍第43集團軍判斷美軍的主要登陸點在青島。
4月25日至5月26日,日軍實行名為“秀嶺1號作戰”,第43集團軍各部為確保其佔領區,進行為期1個月的“掃蕩”,重新佔領了1944年、1945年春八路軍攻佔的一些重要地區,如蒙陰、莒縣縣城。“掃蕩”結束後,日軍將獨立混成第5旅部署於青島附近,獨立步兵第1旅部署於日照海岸附近,第12獨立警備隊一部部署於海陽縣海岸,構築工事,作對付美軍登陸的準備。
反“掃蕩”結束後,山東軍區分析新的形勢,認為山東敵兵力(日軍及由東北調來的偽滿軍,山東原有偽軍不計在內)增至10萬之眾,但日軍主要集中於鐵路沿線及沿海地區,在其他地區守備兵力並未增強,渤海地區還有所減弱;尤其法西斯德國已經投降,日本軍國主義已是日薄西山,滅亡在即,由於反法西斯戰爭總形勢極為有利,山東日軍又忙於準備抗擊美軍登陸,故此,爭取完成原定3個月作戰計劃之大部是可能的,也是必須的,因此確定整個攻勢作戰由原計劃的軍區直接指揮,改為軍區統一部署下的各區獨立作戰,並指示各二級軍區適應情況變化,根據軍區的指示,具體考慮其執行部署。按照這一原則,各區先後發起攻勢作戰,其中主要有討伐偽軍厲文禮、張步雲、張景月等戰役。(見附圖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