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1部分

由於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中華民族面臨存亡的危機,全國人民掀起了轟轟烈烈的抗日救亡運動。中國共產黨代表中華民族和人民的利益,在反對國民黨政府反動軍事“圍剿”的極端艱苦的鬥爭條件下,首先主張武裝抗日,並引導工農紅軍和人民群眾,把國內革命鬥爭與抵抗日本侵略的反帝愛國運動結合起來,同時號召全國人民開展各種形式的鬥爭,堅決把日本侵略者驅逐出中國。東北軍部分愛國官兵和東北各民族各階層人民組成的東北義勇軍,違抗國民黨政府絕對不抵抗的命令,奮起抗戰,給日本侵略者以有力打擊。當東北各地義勇軍的抗日武裝鬥爭從一度高漲轉向低潮時,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遊擊隊卻在鬥爭中不斷壯大,逐漸成為東北人民抗日武裝鬥爭的核心力量,使東北的抗日遊擊戰爭進入發展的新時期。在此期間,駐上海地區的國民黨軍愛國官兵,衝破國民黨的對日不抵抗政策,奮起保衛淞滬,也給侵略者以沉重打擊。

這些為保衛中華民族獨立而戰的抗日武裝,打響了反法西斯戰爭的第一槍,挫傷了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氣焰,捍衛了中華民族的尊嚴,鼓舞了全國人民的抗日鬥志,在國內外引起了巨大反響,從而得到了全國和國際正義力量的重視和聲援。

第二編 救亡高潮(1933。1~1937。7。6)

第五章 日本擴大侵略,中國軍民進行長城、察哈爾抗戰

第一節 日本侵華的新步驟及中國國民黨政府的內外政策

一、日本擴大侵華戰爭的新步驟

全面滅亡中國,是日本帝國主義的既定國策。但由於日本受其國力、軍力和國際等條件的限制,只能一步一步地實現其政治野心。“九·一八”事變後,日本陸軍當局在侵華作戰的基本點中明確提出:“因對蘇必須嚴加警戒,所以對華作戰必須極力縮小規模,以最少兵力盡速達到作戰目的。”“要始終把戰爭限制在華北、華中或華南一個方面,這是根本方針。”“只在一方面作戰不能消滅中國的武力,因此應只佔領必要地區。如此持續下去給中國方面以痛苦,用此方法使中國不得不向我方屈服。”'〔日〕防衛廳防衛研究所戰史室:《中國事變陸軍作戰》,朝雲新聞社,1975年版,第101頁。'

日本侵佔中國東北三省以後,熱河、冀東便成為其窺伺的目標。1932年1月日軍佔領錦州後,曾企周乘機侵佔熱河,只因當時忙於對付東北抗日義勇軍,製造“一·二八”事變,拚湊偽滿洲國,應付國際聯盟調查團的調查,而未能付諸實施。1932年下半年以後,形勢有了新的變化,日本又將侵犯熱河的問題提上議事日程。在日本國內,犬養毅內閣加速經濟軍事化,使日本的經濟迅速向戰爭經濟轉變,出現了一批與軍事工業、殖民地經營及軍部勢力緊密勾結的新財閥,舊財閥的軍事化傾向也大大加強。從而更加激發了日本帝國主義向外擴張的慾望,也更加激化了日本國內的階級矛盾。

1932年5月15日軍部少數人制造“五·一五”事件,槍殺了首相犬養毅。22日,組成了在軍部指導下的齋藤實聯合內閣。它標誌著日本式“政黨內閣”的結束和軍部法西斯體制正在形成。在國際上,“九·一八”事變後,社會主義蘇聯從道義上支援中國。美、英、法等帝國主義國家,為了各自的利益,對日本侵略中國採取兩面態度:一方面對日本企圖獨佔中國市場不滿,另一方面又期待日本反蘇、反共。

1933年1月30日,德國希特勒上臺,建立法西斯專政,標誌著戰爭策源地開始在歐洲心臟的形成。美、英、法等國的綏靖態度和德國納粹的上臺,助長了日本擴大侵略的氣焰。在中國內部,“九·一八”的炮聲,激起了全國抗日救亡運動的怒濤,停止內戰,一致對外已成為全民的呼聲。但是蔣介石及其南京政府卻推行“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堅持對外不抵抗和對內進行反革命內戰,給日本擴大侵略以可乘之機。與此同時,中國東北風起雲湧的抗日鬥爭遭到日本關東軍的瘋狂鎮壓。到1932年底,幾支較大的抗日義勇軍均遭挫折。在這種情況下,日本關東軍認為:可以“調頭把聖戰指向熱河省了”。'〔日〕參謀部:《滿洲事變作戰經過概要》第2卷,中華書局,1982年版,第69頁。'

日本這次擴大侵略的主要企圖是:侵佔熱河,逼迫中國國民黨政府承認長城沿線為偽滿洲國的邊界線,並在長城以南製造一個非武裝地帶,以擴大佔領區,鞏固其對東北三省的殖民統治,為全面入侵華北以至全中國開啟方便之門。在侵略步驟上,採取兩步走的方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