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26部分

且威脅著美軍在中國的一切建樹。”'〔美〕羅伯特·達萊克:《羅斯福與美國的對外政策(1932—1945年)》下冊,商務印書館,1984年版,第701頁。'

羅斯福竟強烈要求由史迪威指揮“統帥中美一切軍隊,授以全責與全權,以排程和指揮必要的行動而阻遏敵軍的深入。”同時派出美軍觀察組(又稱迪克西使團)赴延安。派遣美軍觀察組訪問延安,是華萊士訪華時確定下來的,其宗旨是“考察共產黨對戰爭所能作出的貢獻”。7月22日和8月7日,美軍觀察組在團長包瑞德上校的率領下分兩批飛抵延安。對中共及其領導的軍隊進行了比較客觀的考察。值得指出的是,中國共產黨對美軍觀察組的到來極為重視。8月15日,《解放日報》發表了毛澤東親自修改審定的題為《歡迎美軍觀察組的戰友們》的社論。8月18日,中共中央專門作出《關於外交工作的指示》,指出:“這次外國記者美軍人員來我邊區及敵後根據地,便是對我新民主中國有初步認識後的實際接觸的開始,因此,我們不應把他們的訪問和觀察當作普通行動,而應把這看作是我們在國際問統一戰線的開展,是我們外交工作的開始。”'中央檔案館:《中共中央檔案選集》第14冊,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2年版,第314頁。'

此後,在8~9月間,毛澤東還向解放區發出10餘次電報,要求各解放區在軍事情報、修建機場、沿海登陸等方面配合美軍。8月21日,毛澤東在給華中局的電報中指示:“美軍準備在中國登陸,要求和我軍配合作戰,五師地區美軍已派人去,我們已許其設無線電網並供給情報,……美軍在中國登陸時間,據有些美國人估計己不在很遠。因此請你們認真佈置吳淞、寧波、杭州、南京間,特別是吳淞至寧波沿海及滬杭甬鐵路沿線地區的工作……。”9月9日,毛澤東再電華中局,更加明確地將與美軍的合作定力黨的方針:“機場修築好後,大批美軍人員陸續飛來軍部及各師,我們應表歡迎,……放手與美軍合作,處處表示誠懇歡迎,是我黨既定方針。”'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毛澤東年譜》中卷,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獻出版社,1993年版,第544頁。'

在談到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要與美國合作時,毛澤東指出:中國共產黨的政策不過是主張民主和社會改革,甚至最保守的實業家在我們的綱領中也找不到任何值得反對的東西,中國必須工業化,這隻有透過自由經營和藉助外國資本幫助才能做到。

因此,中國與美國能夠而且必須合作。'〔美〕約·斯·謝偉思:《美國對華政策》,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9年版,第228頁。'

美軍觀察組透過在延安、山西等抗日根據地的實地考察,也相信中國共產黨與美國合作的現實性。7~10月間,美軍觀察組先後發出50餘份報告書,對中共及其領導的軍隊和根據地作了客觀的分析。戴維斯在他的報告中寫道:“共產黨已經歷了十年的內戰和七年的抗日戰爭。他們經歷了不只是比中國中央政府軍隊所曾受的更大的壓力,並且也經歷了蔣的嚴密封鎖。他們生存下來,並且壯大了。……具有這種顯著的生氣和力量的原因,是簡單而又基本的,即是群眾的支援和群眾的參加。共產黨的政府和軍隊,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次受有積極的廣大人民支援的政府和軍隊。他們得了這種支援,是因為這個政府和軍隊真正是屬於人民的。”'《美國與中國的關係》下,中國現代史資料編輯委員會,第509~510頁。'

因此,戴維斯認為:“內戰是不可避免的,共產黨的勝利幾乎是必然的”,美國“必須放棄它對蔣介石公開承擔的義務”,“在即將到來的爭取中國的鬥爭中‘傾向’共產黨人”,“支援共產黨人是‘使我們自己同中國最團結、最進步、最強大的勢力站在一起,的最好辦法。”'〔美〕邁克爾·沙勒:《美國十字軍在中國》,商務印書館中譯本,1982年版,第192、195頁。'

他們還將毛澤東、周恩來、朱德會見觀察組全體人員及與他們作過多次重要談話的情況及內容報告美國政府,給美國的對華政策產生了一定的影響。這一形勢表明,中國共產黨與美國的軍事合作正朝著漣康的方向發展。美軍觀察組在延安的活動,使蔣介石感到巨大壓力,他擔心史迪威使延安獲得部分援助物資。蔣與史迪威的矛盾更加激化。

8月8日,衡陽失守,正面戰場戰局日趨惡化。此時,美國已攻佔馬里亞納群島,可以直接從該島轟炸日本,中國空軍基地的戰略價值也隨之下降。

但羅斯福仍擔心美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