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26部分

這次大會,在國民黨蔣介石集團的支配下,決定拒絕聯合政府的主張,最終確定了實行獨裁和內戰的反動政策。大會閉幕後不久,國民黨就調派10餘個師兵力,進攻蘇浙地區的新四軍,7月,又調兵遣將向陝甘寧邊區進攻。

這一切表明,國民黨堅持獨裁,準備內戰,要把戰後中國引向黑暗。

第六編 走向勝利(1943。7~1945。9)

第三十六章 中國人民反對國民黨專政,爭取困結抗戰、民主建國的鬥爭

第三節 中美關係的演變

一、史迪威事件

在抗戰後期,隨著中國國內政治格局的急劇變化,美國的對華政策也逐漸發生變化,即由扶蔣聯共轉向扶蔣反共。

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美國的對華政策,“第一是有效地進行戰爭。第二是為了準備一個戰後(國際)組織以及建立東方的穩定和繁榮,承認並促使中國成為一個與西方三大國俄國、英國和美國具有同等地位的主要大國。”'〔美〕赫爾:《赫爾回憶錄》,紐約1948年版,第2卷,第1583頁。'

從這一原則出發,美國執行積極支援中國抗戰的政策,為此,羅斯福政府在經濟、軍事和政治上先後採取了一系列援助中國的措施。1942年2月,美國國會批准向中國政府提供5億美元的貸款,6月,又根據《租借法》簽訂了《中美互助協定》。為了利用中國軍隊消耗日本陸軍主力,牽制日軍在太平洋及東南亞的進攻,並把中國作為將來反攻日本的基地,美國政府還大大加強了對中國的軍事援助。1941年12月成立了中國戰區,並派史迪威將軍來華。在滇緬公路被日軍截斷後,美國又開闢了一條從印度東北飛越喜馬拉雅山險阻到昆明的“駝峰”援華運輸線。羅斯福向中國保證,不管仰光是否失守,不管從印度經緬甸到中國的陸路運輸線能否保持開放,這條空運線一走要維持,以便使物資源源不斷地運到中國。'〔美〕邁克爾·沙勒:《美國十字軍在中國》,商務印書館,1982年版,第99頁。'

在政治上,羅斯福承認了中國的大國地位。1942年1月1日簽署的《聯合國家宣言》,把中國同美、英、蘇並列於宣言簽字國之首。

1943年1月11日,美國與中國簽訂廢除不平等條約的協定,放棄了它在中國享有近百年之久的特權。10月,美國不顧英、蘇的反對,堅持中國應成為《普遍安全宣言》(“四強宣言”)的簽字國,作為戰後維護“世界和平的四警察”之一。

12月,中、美、英發表《開羅宣言》,保證自1895年以來被日本侵佔的中國領土全部歸還中國。同月,美國國會應羅斯福要求,廢除了1882年~1913年間制訂的一系列排華法,給予中國移民與其它國家移民一樣平等的入境限額。

在對待中國內政問題上,尤其是國共兩黨關係問題上,羅斯福也希望蔣介石同共產黨合作,一致抗日。1943年11月,中、美、英三國首腦在開羅舉行高階會議時,羅斯福對蔣介石多次表示,美國不會陷入中國內戰的陷井裡,希望中國各派政治力量聯合起來反對日本,並要求蔣介石在戰爭尚在繼續的時候,與延安“共產黨人組成一“個聯合政府”。'〔美〕埃利奧特·羅斯福:《羅斯福見聞》,紐約1946年版,第164頁。'

為促使國民黨政府改善國共之間的關係,1944年6月,美國政府決定派副總統華菜士訪華。華萊士出訪時,以考察農業為名,取道莫斯科,瞭解蘇聯對國民黨的態度,以便與蔣介石商談有關中蘇及中共問題。當獲悉蘇聯支援蔣介石在中國的統治地位和美國在遠東的領導地位後,華萊士一行即於6月20日到達重慶。從21日開始,以國共問題為中心,同蔣介石舉行了5次會談。華萊士轉達了羅斯福總統對國共關係的基本立場,即國共兩黨的黨員都是中國人,基本上是朋友,朋友之間總有商量的餘地。如果雙方不能夠一致,他們可以“找一個朋友”來調解,“他可能充當那個朋友”。'《中美關係資料彙編》第1輯,世界知識出版社,1957年版,第573頁。'

進而指出,同民黨的出路在於實行民主改革,接受中共合理建議,允許中共代表參加政府。但蔣介石不同意上述建議,說“中國人民並沒有把共產黨看作是中國人,而把他們看做是服從第三國際命令的‘國際主義者’”。'《中美關係資料彙編》第1輯,世界知識出版社,1957年版,第576頁。'

因此,他堅持對中共的方針只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