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民眾抗日自衛團婦女幹訓所等。
八路軍學兵隊女生區隊在八路軍學兵隊中的序列為第5區隊,有學員120餘人,1937年11月7日正式成立並開學,1938年2月,在日軍沿同蒲鐵路大舉南侵時,學員們被輸送到晉西北、晉東南、晉東北等抗日根據地。
第5戰區抗敵青年軍團女生大隊,1938年1月成立於徐州,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親任青年軍團長。女生隊共有300多人,經訓練後,活動在以潢川為中心的豫東南各地,從事抗日宣傳活動。1938年七八月間,日軍進攻豫東南以後,女生隊即隨軍撤離。
廣西女學生軍是廣西學生軍的一部分,有130人,1937年11月在桂林受訓,12月中旬開抵武漢。
1938年2月由武漢開赴豫鄂皖前線,1939年2月以後進入大別山堅持抗日鬥爭。
浙江紹興婦女營成立於1938年5月,分為宣傳、武裝、救護3個隊。其中武裝隊開始時僅有17人,活動於平湖、海鹽、海寧、嘉興一帶。1938年11月22日,婦女營奉命配合省自衛隊偷襲日軍王店據點,該營從硤石附近出發,渡過錢塘江,急行軍20餘公里到達王店。戰鬥發起後,婦女營負責火力掩護任務,戰士們用步槍以集火射擊壓制日偽軍,一直堅持了幾十分鐘,完成任務後安全撤離返回駐地。婦女營直接參加作戰,一時成為百姓當中流傳的佳話。1939年2月,周恩來在紹興接見了婦女營戰士。
第三編 舉國奮戰(1937。7—1938。10)
第十八章 全國人民的抗日救亡運動和世界人民對中國抗戰的支援
第二節 少數民族和臺灣港澳地區人民的抗日鬥爭
一、蒙古族人民的抗日鬥爭
蒙古族主要分佈在我國北方的綏遠、熱河、察哈爾等省,其中主要集中在察哈爾北部和綏遠地區,是中華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員之一。在維護中華民族團結統一的長期鬥爭中,蒙古族始終和漢族及其他各民族團結一致,共同奮鬥。在抗日戰爭中,蒙古族人民繼續發揚了這一傳統,為反抗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做出了重要貢獻。
蒙古族人民的抗日鬥爭,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發動下發展起來的。
在日軍佔領綏遠以後,與其毗鄰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陝甘寧邊區就一直關注著蒙古族人民的鬥爭。1938年1月,陝甘寧邊區首先召開了專門討論發動蒙古族人民參加抗日鬥爭的會議,提出“蒙古平民王公團結一致抗日”和“蒙漢聯合抗日”的口號。會後立即派出一批富有鬥爭經驗的共產黨員深入伊克昭盟,發動群眾,組織抗日遊擊隊。
1938年4月,中共中央為加強蒙古族人民抗日鬥爭的領導,成立了“中共綏蒙工作委員會”,並以八路軍警備騎兵第1團開進伊克昭盟地區進行遊擊戰爭。
中國共產黨派到綏遠進行抗日鬥爭組織工作的黨員,很快便在鄂托克、準格爾、烏審等地建立起黨的秘密組織,在貧苦牧民和青年學生中進行抗日發動工作,以後又建立起以蒙古族為主體的“戰地動員委員會”、“抗敵委員會”等抗日救亡團體。同時透過統戰工作爭取了烏審旗王爺特古斯·阿木古朗等上層人士共同抗日。在蒙古族上層人士的支援下,成立了蒙漢遊擊司令部,並在鄂爾多斯草原建立了多支就地堅持鬥爭的游擊隊。八路軍警備第1團的活動也逐步地向桃力民、包頭方向發展。
在“七·七”事變到歸綏、包頭淪陷期間,中共黨員楊植霖和蒙古族青年高鳳英等,在歸綏以東膝家營子地區建立了一支蒙漢人民抗日遊擊隊,活動在大青山南麓和歸(綏)武(川)公路沿線。至1938年秋,游擊隊的兵力有200餘人,以騎兵力主。這支游擊隊的活動,為八路軍開闢大青山抗日根據地創造了條件。
1938年秋,八路軍第120師大青山支隊,進入綏遠的大青山地區開展游擊戰爭,得到蒙族人民的大力支援。
至1939年春,大青山支隊逐步將步兵改為騎兵,在改建騎兵的過程中,廣大蒙族人民作出了寶貴的貢獻。他們在牧民中掀起獻馬賣馬熱潮,很快解決了建立騎兵部隊所需的馬匹問題。牧民們還不計報酬主動獻技,充任義務教官,幫助戰士學會養馬、馴馬、騎馬、醫馬本領,在蒙族人民的協助下,僅用兩個多月的時間,一支騎兵隊伍就建立起來了。除此之外,在各地區還建立了10支由蒙漢各族人民組成的地方游擊隊。
在建立大青山抗日根據地的過程中,綏遠地區蒙漢各族人民在物質上也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