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人呢,說聰明他們很聰明,跟我們打仗一套一套的;說傻他們很傻,總是讓晉國人忽悠。這事情,還真難辦。”蒍子馮也撓頭,這幾年國家搞廉政風暴,總算過了幾年安生日子,這下又不得安生了。
“你看,咱們是不是要先發制人,索性先給他們點顏色看看?”楚康王有點沉不住氣,畢竟,他的國際鬥爭經驗不足。
“那,好吧。”蒍子馮沒有更好的辦法,同意了。
不過,蒍子馮還是有些懷疑,於是,一面點兵攻打吳國,一面分別派人前往吳國和晉國,繼續打探訊息。
儘管很多年不跟吳國打仗,楚軍在這些年裡也沒有閒著,他們操練了一支水師,專門用來對付吳國。這次,蒍子馮率領水師順水而下,直抵楚吳邊境。
吳國人還是死守不戰,蒍子馮也命令不許冒進,等候訊息。
不久,派往吳國和晉國的密探先後回來,報告了情況。
吳國方面的情況是,吳國人根本沒有進攻楚國的打算,因此對於楚國的討伐非常意外。
晉國方面的情況是,在他們得知楚國進攻吳國的訊息後,非常高興,中軍帥範匄宴請六卿,在宴席上說:“喝我們的酒,讓楚國人和吳國人狗咬狗去吧。”
“唉。”蒍子馮嘆了一口氣,自言自語:“說吳國人傻,其實我們也夠傻的。防著防著,還是被晉國人忽悠了,防不勝防啊。”
蒍子馮沒猶豫,楚軍立馬撤軍。
《左傳》記載:楚子為舟師以伐吳,不為軍政,無功而還。
成語無功而還、無功而返,都出於此處。
不過,楚軍無功而還不是因為“不為軍政”,而是因為被晉國人忽悠了。而之所以有“不為軍政”的記載,那是因為楚國人不願意承認自己被忽悠了。
從士蒍、荀息到陽處父、趙盾,再到范家父子,晉國真是個忽悠大國。
蒍子馮及時撤軍,避免了一場戰爭。
在楚國,楚康王鬆了一口氣。
在吳國,吳王諸樊也舒了一口氣。
在晉國,範匄嘆了一口氣:“這年頭,忽悠人越來越難了。”
“爹,那怎麼辦?”範鞅也有點失望。
“怎麼辦?接著忽悠,你再去趟吳國。”
——忽悠害死人
範鞅又到了吳國。
吳王諸樊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