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拼命十三郎?這些日子看來,看上去並不像那麼回事。說老十三跟四四的關係最好,看著是不錯。可是老十三和其它兄弟們的關係也不錯啊,看不出他與誰特別壞。比如昨日,他不是和老十,老十四喝酒去了嗎?皇家哪有傻兒子,自己現在把他弄瘸了,只怕就算是過些日子,真的太子被廢了,老十三隻怕還得在惋惜,自己沒在行轅賣上好,錯過了當太子的機會呢。
搖搖頭,把雜念趕出腦海,專心的辦起公來。戶部歸他管著,但戶部還有滿尚書、漢尚書,老爺子也不知道是怎麼想的,讓皇上在戶部辦差,這算什麼?臨駕於他們之上,那他們幹嘛?讓兒子跟尚書們搶功,然後他自己跟兒子們搶功,於是天下最聖明的非他莫數了?有病
武靈傑這些日子一直做的就是,該你們乾的活都自己幹去,爺既然來攬總的,那就是攬總的。畫下框框,你們自己按著框框去做,別問為什麼,爺有功夫跟你們解釋,還不如自己做了。
總算能當古代公務員的也都不是蠢貨,人家的腦子不比武靈傑差,也都是老戶部了,武靈傑說的,人家也懂,說不定比武靈傑更懂,只是人家懂得藏拙,反正武靈傑說了,‘幹去,只要按著爺的框框來,出了事爺擔著。’有了這句話,武靈傑除了開頭幾個月日子難過一點外,現在就好多了。
至少賬本看著就清楚明白多了,還有他要求請款的封疆大吏們寫計劃書。要錢,成,把要錢的理由拿出來。別做花樣文章,寫什麼摺子,爺不要看,爺要看細賬,你要這麼多錢,準備怎麼花?一筆一筆的算出來給爺看,算不清楚,那要什麼錢?
這麼亂過一陣子後,連老爺子都驚動了,老爺子也不知道怎麼想的,年歲越大,對官員們反而越寬,生怕別人不知道他是仁君。於是他的‘寬仁’於是養出了一大批又貪又懶的墨吏,酷吏。也許說懶也不對,應該說,現代人大多都知道做多錯多,不做就不錯了。於是大家都不做了,反正無能又不罪,你能把我怎麼地?
武靈傑並沒有反貪,主要也是知道,他管不了這個,他只是讓人幫他做事。他可不想像四四一樣把自己累死,但學現代人的,不做就不錯那種得過且過的過日子,武靈傑活到這歲數了,還真是做不出來。再說,混日子在老爺子看來也是錯的,他不想奪嫡,卻也不想在老爺子心裡變成庸才,他有他的驕傲。
即便是這樣,武靈傑也觸動了一些人的神經,計劃書?聽都沒聽過。我受了災,你就該給我錢。錢用到哪了,當然用在災民身上了,怎麼用的?你問那麼細幹嘛?千頭萬緒的,我跟你說得著嗎?於是,彈劾的摺子自然跟雪片一樣飛向了老爺子。
武靈傑就納了悶了,皇子不是該很珍貴嗎?怎麼到了康熙朝就這麼不值錢了,沒事一個破大臣就能參皇子。老爺子一點都不攔,他在‘皇子犯法與庶民同罪’這點上,表現得還是挺積極的。當然了,雖然一次也沒入過罪,但老爺子很樂於沒事表現一下自己公正無私的。順便敲打一下兒子們,別蹦達,一堆眼睛盯著你們呢。
老爺子自然要問的,武靈傑也不怕,本就做了準備,把自己的理由一說,我一天才多少時間?我能陪著你們耗?你們寫一堆沒用的,也不說清楚,這錢是怎麼算出來的,我憑什麼把國庫的錢給你們?我又不是隔壁家的二傻子。
當然武靈傑不會這麼說,但意思就是這個,把康熙氣得半天說不出話來。偏還反駁不了,因為武靈傑還真沒有耍無賴,他說得無比的誠懇,表明自己真不是為難各地官員,只是覺得國庫追繳不易,不敢輕損皇阿瑪的心血。說到這份上了,老爺子還能說啥。
把武靈傑交上來的還算看得過去的‘計劃書’拿著看了看,寫的都是大白話,但最重要的是,每一筆賬目都要清楚,並且一式幾份,說得明明白白,‘你這麼寫的,若將來去查賬,你沒這麼做,那麼不是貪汙就是瀆職,無論哪一樣,爺都能要了你的命。’
老爺子痛苦啊,誇兒子仔細還是說兒子太過嚴苛?想教育他水至清則無魚的道理?兒子都三十多了,這點事還沒清楚,弄到後來,只怕沒臉的是自己。對兒子來說,這是皇阿瑪軟弱的表現,連朝臣都不敢得罪,老爺子還好意思說自己是皇上嗎?老爺子糾結了,最後他不管了。
參四四都是封疆大吏,一般請款的都是他們。看老爺子沒表態,以為力度不夠,於是讓在京的御史們又衝了上來。說四爺這麼幹,有違祖宗家法,又說,天下事,哪有定數?如此嚴苛,只會轉於民害……
武靈傑倒了,他真是佩服了,這話也說得出來,合著爺讓你們寫計劃書,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