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產黨領導的。姚依林、鄭天翔同志是組織領導者之一。光傑在他們的影響下參加了“一二·九運動”,加入了黨領導的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後來又成為中國共產黨黨員。1937年7月7日蘆溝橋事變後,北平淪陷,清華大學從北平遷往內地。光傑沒有隨校內遷,留下來參加抗日組織的活動。為了收聽蘇聯伯力一家電臺的抗日廣播,把內容記下來進行抗日宣傳,光傑在家組裝收音機和無線電臺。我還幫他收聽收抄過。1938年9月,中共北方局需要在天津建立秘密電臺。當時化名姚克廣的姚依林同志,知道光傑懂無線電,便要他想辦法組裝一部無線電收發報機,並籌建秘密電臺。為了掩護電臺開展工作,地下黨組織物色了一位名叫王蘭芬的女同志,讓光傑和她以夫妻名義在天津英租界租了一處房子,作為秘密電臺的地點。王蘭芬又名王新,是東北軍將領、曾任錦州省省長的王端華的女兒,當時是東北流亡學生,共產黨員。他倆在共同的艱苦鬥爭中建立了感情,1938年12月經黨組織批准,正式結婚。王新就成了我的嫂子。黃崢:1936年春,少奇同志作為黨中央代表,到天津指導中共北方局的工作。王光傑同志建立的電臺,看來就是北方局用以和黨中央聯絡的。王光傑同志在天津見過少奇同志嗎?王光美:當時白區的地下鬥爭非常秘密,少奇同志不輕易出面,那時光傑沒見過他。大約1940年,光傑和王新生了個兒子,叫大津。光傑夫婦經常東奔西走忙於工作,我母親就把大津接到北平家裡撫養,一直帶在身邊,直到全國解放。王新有一段時間也住在我們家,以少奶奶身份為掩護,搞地下工作。有一次她和崔月犁同志一起去晉察冀解放區,半路上被漢奸抓了,打電話到家裡來,是我接的電話。我母親趕緊帶了錢去救人。為了證明她是我們家的媳婦,還把大津也帶了去,當面叫她媽媽。崔月犁同志當時沒暴露身份。我們家就說他倆是私奔,以此來掩護,又使了些錢,把他們救了出來。
光傑後來在革命隊伍裡繼續從事黨的軍工和電訊事業,作出了很大成績。1946年我們黨在河北邯鄲建立新華廣播電臺,9月1日正式播音,向全國全世界宣傳黨的聲音。這座廣播電臺的裝置,就是光傑和其他一些同志在當時艱苦的條件下七拼八湊搞起來的。黨因此授予他“特等功臣”的稱號。這座電臺現在成了珍貴文物,儲存在國家博物館裡。光傑解放後擔任電子工業部副部長。有一部電影叫《永不消逝的電波》,孫道臨同志演的,電影裡的主人公李俠,原形之一就是光傑。1996年王光美和兄妹們合影。左起:王光和、王光傑、王光超夫人嚴仁英、王光美、王光琦夫人胡敏、王光英、王光英夫人應伊利、王光超、王光和丈夫王金城。
“文化大革命”中,光傑在秦城監獄關了8年,在獄中寫出了12本無線電方面的專業書。這些書後來陸陸續續都出版了。###同志在電子工業部當部長時,本來光傑年紀比較大,要退下來,###同志考慮他資歷深,懂業務,特意保留他副部長職務併兼總工程師。
劉少奇聽兒子劉源彙報當兵鍛鍊情況(1965年8月)。
劉源:我在河南當副省長時,為了上安陽的一個大專案,專門到北京找光傑舅舅,因為這個專案同電子工業部有關。他領著我去找有關的副部長,還找了鄒家華同志。光傑舅舅的資歷比他們早很多,但他非常謙虛地向他們解釋。我看了很感動。成立中國工程院時,電子工業部推薦他當院士。光傑舅舅堅決推辭,說他年紀大了,當院士已經沒有意義了,讓別人當。(在和王光美同志談話過程中,有時劉源同志也在場,並不時插話補充一些情況。劉源,劉少奇、王光美之子,1951年2月出生於北京,1982從北京師範大學畢業後主動要求去河南省新鄉縣七里營公社農村工作,1983年起任新鄉縣副縣長、縣長,1985年任鄭州市副市長,1988年當選為河南省副省長,1992年調任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水電指揮部政委,後任武警總部副政委、中將,2002年任解放軍總後勤部副政委。2005年12月任解放軍軍事科學院政委。)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我是怎樣參加革命的(2)
王光美:由於光傑參加革命比較早,我們幾個兄弟姐妹都受到他的影響。1941年光傑夫婦離開天津經北平去解放區,回家小住。三哥光超那時從協和醫科大學畢業不久,表示也要去解放區。兩人講好,光傑先去聯絡,聯絡上以後馬上回信,光超再過去。可是等光傑的回信轉輾寄到北平時,光超剛剛結婚,一時走不了。這期間,經過中共晉察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