澤鄉起兵以來的老部下,很得陳勝的信任。陳勝任命武臣為將軍,統領一支三千人的部隊北上,張耳和陳餘被任命為校尉,作為副將輔佐武臣。同時,陳勝還任命另一名心腹邵騷為護軍,代表陳勝監督軍事。
戰國時期,黃河以北主要有趙國和燕國兩個大國。戰國中期以來,趙國長期稱雄於黃河以北。趙國以邯鄲為首都,領土北及於陝西東北部,兼有山西大部、河北南部,山東東部和河南北部的部分地區也在其領土內。以秦帝國的政區而論,由西而東,由南而北,擁有云中、雁門、代郡、太原、恆山、上黨、邯鄲、鉅鹿八郡。公元前307年,趙武靈王胡服騎射,率先引進遊牧民族的騎兵技術和裝備服飾以後,趙國的軍事力量稱冠各國,名將輩出,長期與秦國抗衡,爭奪統一天下的主導權。公元前260年,秦國和趙國之間爆發長平大戰,趙國兵敗,四十萬趙軍投降秦國,被秦將白起活埋,趙國的國力由此衰弱。儘管如此,趙國軍隊在名將廉頗、李牧的統領下,仍然長期頑強而有效地抗擊著秦軍的侵攻。秦武力統一天下以後,趙國人對秦的仇恨極為深刻。
武臣軍由陳縣出發,經過碭郡,進入東郡,由白馬津(今河南滑縣東北)渡過黃河,進入趙國地區的邯鄲郡,正式開闢了北部戰場。進入趙國的武臣軍,在張耳和陳餘的策劃下,致力於喚醒趙國人對秦的仇恨,鼓動趙人響應陳涉,共同推翻暴秦。因為順應了民心,武臣軍在趙國發展順利,不久就攻下了十餘座城池,軍隊擴充到數萬人。進而,武臣自稱武信君,聽從蒯通之計,對趙國地區的秦朝官吏施行懷柔招降的政策,儘可能和平接收秦王朝在趙國地區的政權組織。趙國的東部地區,很快被平定下來,舊趙國的首都邯鄲也被武臣軍佔領。進入邯鄲以後,周文軍退出關中的訊息傳來,反秦戰爭長期化的苗頭日漸明顯。在張耳和陳餘的策動下,武臣在邯鄲稱趙王,任命張耳為右丞相,邵騷為左丞相,陳餘為大將軍,趙國復國,建立起獨立的政權。
武臣趙國政權的建立,是在秦二世元年八月,以邯鄲為首都,大致擁有趙國東部地區的邯鄲、鉅鹿兩郡和燕國南部的廣陽郡。武臣趙國政權建立以後,沒有順應張楚陳勝政權的要求,西向支援楚軍攻秦,而是致力於鞏固實力,擴大領土。九月,武臣分兵三路,派遣李良領軍北向攻略恆山郡,張黶領軍西向攻略上黨郡,韓廣領軍北上攻略燕國地區。恆山郡和上黨郡都是舊趙國的領土,李良和張黶進軍的目的,在於恢復趙國舊地。武臣派遣韓廣進入燕國地區的意圖,是想趁機兼併燕國而擴張趙國的勢力。
燕國是戰國世界的北極,以河北省北部為中心,東到遼東半島,北到長城,西到張北地區,以秦帝國的政區而論,由西而東包括上谷、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五個邊郡和廣陽一個內郡。戰國七雄中、燕國力量弱小,又偏處東北一隅,在天下政局中影響最小。燕國的西部和南部被趙國包圍,趙國成為燕國進出中原的屏障,國勢的變動受趙國影響最大。秦征服趙國,舉國動員,多年苦戰不休,勝負交替反覆,付出了極大的犧牲,方才完成。攻佔趙國後,征服燕國幾乎是摧枯拉朽。燕國無力以有組織的軍事力量抗秦,被迫採取恐怖活動,太子丹折節求士,派遣荊軻刺殺秦王,演出一場慷慨悲歌的史劇,千百年來,為後人傳頌不已。刺殺秦王的失敗,引來秦國的加倍報復。秦軍攻佔燕國後,對燕國貴族實行嚴酷的懲處。西周邵公以來的燕國貴族,在強大秦軍的殘酷攻擊之下,舉國向東撤退,在遼東半島做了最後的抵抗。亡國以後,燕國貴族或者被秦軍誅殺,或者逃亡到朝鮮半島,與舊土隔斷了聯絡。秦末之亂,無處可逃、淪落民間備受苦辛的各國貴族紛紛而起,致力於復活故國王政,唯有燕國的舊貴族,他們已經在朝鮮半島安居下來,不願意再捲入中國的內亂,從而,在秦末之亂中完全見不到任何有記載的活動。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一燕趙復國運動(2)
韓廣是燕國人,出身於燕國地區的上谷郡,曾經做過秦上谷郡的卒史,也就是郡衙門的下級辦事員。武臣派韓廣攻略燕國地區,是想利用韓廣燕國出身的背景,在反秦復國的號召下,爭取燕國地區軍民的歸附。正如武臣政權的預想,韓廣到了燕國,受到燕國軍民的歡迎,進軍順利,迅速地佔領了燕國的大部分地區。然而,出乎武臣政權的預想之外,進入燕國地區的韓廣,重演了武臣脫離張楚稱王的故事,獨立稱王,恢復了燕國。韓廣稱燕王恢復燕國,是在秦二世元年九月,就在武臣稱趙王復興趙國僅僅一個月之後。獨立後的燕國,開始在西面南面設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