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部分

臺灣問題之前暫不收回為好,這樣臺灣就有了一個近望神州大陸的立足點,保持臺灣與大陸的整體感,以不給對中華民族不懷好意的人以任何口實。他認為挫敗美國策劃的“劃峽而治”、搞“###”的陰謀已成為中國共產黨人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重大戰略任務。綜觀世界全域性,自1953年朝鮮戰爭達成停戰協定後,1954年日內瓦會議召開,又簽訂了印度###停火協議,使一度緊張的國際局勢有所緩和,經歷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各國人民包括美國人民,人心思和啊,為不給那些別有用心的人汙衊中國好戰的口實,為得到全世界人民包括美國人民對中國人民一定要解放臺灣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理解和支援,為了國內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需要是從軍事鬥爭轉入###的時候了。

毛澤東以他的大智大勇,面對國內外形勢的變化、臺海複雜的政治格局,適時作出了決策。

1955年4月23日,身穿銀灰色制服、舉止莊重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總理兼外交部長的周恩來,在印度尼西亞萬隆舉行的亞非國家團結會議上發表瞭如下的宣告:

“中國人民同美國人民是友好的。中國人民不要同美國打仗。中國人民願意同美國政府坐下來談判,討論和緩遠東局勢的問題,特別是緩和臺灣地區的緊張局勢問題。”

有限的軍事行動(8)

這個宣告表達了中國人民熱愛和平的強烈願望,給緩和臺海局勢帶來了轉機,引起了世界輿論的強烈反響。

從來自地球上各個角落交響轟鳴的回聲中,在遙遠的太平洋的彼岸,在北美洲的土地上,傳來了一個意想不到的回聲:美國新澤西州的永久性移民,前國民黨政府的代總統李宗仁先生髮表了一個宣告。宣告主張:

臺灣問題是中國的內政,應該由中國人民自己來解決,美國政府是沒有權利來干涉的。

中共中央和周恩來總理,立刻分辨出了這個過去曾經是自己的敵人,但今天卻是熱愛祖國的人的聲音。他們從那個流落異鄉的政治家的簡短宣告裡,感覺到了他對過去的悔悟和對祖國所表示的忠誠。

作為一個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周恩來總理沒有僅僅從人道主義出發,去體諒一個背棄祖國的人痛苦的呼聲。他的腦子裡,構思著中國革命光輝未來的宏偉藍圖。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內容,就是祖國的統一。他要樹立一個榜樣,讓中國共產黨從前所有的敵人都看到,以解放全人類為目的的無產階級,不僅可以團結自己的朋友和同盟軍,即使對過去的敵人,只要他們改變與人民為敵的立場,中華民族團結友愛的大家庭中,同樣有他們平等的一席……

在強大的國際壓力下,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也不得不作出積極響應。4月26日,杜勒斯發表講話,表示將與北京就停火舉行會談。同日北京對杜勒斯的講話作出反應,中國人民解放軍對金門、馬祖的炮擊立即減少,至5月中旬炮擊完全停止。

這一局面,使臺灣當局頓生猜疑,惶恐不安,“外交部長”葉公超忿然對美國記者發表談話:“如果美國揹著臺灣進行‘停火’安排,臺灣將不再視美國為盟友!”

緊接著臺灣“行政院長”俞鴻鈞對美國記者又發表談話:“臺灣保衛金門、馬祖的計劃不會改變,不會因為外國的意見就放棄了這幾個島嶼。”並否認臺灣曾與美國就與大陸和談問題達成諒解。

至此,臺灣與美國的裂隙公諸於世。

華盛頓見蔣介石不聽美國擺佈,使美國隔絕兩岸的如意算盤落空,弄得十分尷尬。鑑於蔣介石在大陸時領導的政府政治腐敗,經濟癱瘓,軍事一敗再敗,威望一落千丈,華盛頓立即密謀“換馬”,另覓有利於美國的新代理人。當“換馬”風聲暗湧之際,已知美國意圖的蔣介石立即想到與美國淵源非同一般的孫立人。孫立人是蔣介石退臺後的陸軍總司令,早年留學美國,是曾到華調停的馬歇爾將軍的校友。蔣介石認為他是美國欣賞的人選,即採取斷然措施將孫的親信郭廷亮逮捕,罪名是策動兵變,企圖擁戴孫立人為“臺灣元首”,孫被控為兵變後臺,因此而遭長期軟禁。接著為防不測,蔣介石把美國政府欣賞的另一位人物時任“臺灣省主席”的吳國楨驅逐出臺灣。華盛頓對蔣介石所採取的種種預防措施表面上以容忍的姿態未加可否,但暗地裡“倒蔣”的活動並未停止。……

毛澤東從祖國統一大義著眼,迅速抓住這一時機,向臺灣當局發起和平攻勢。5月31日,周恩來總理在第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15次擴大會議上鄭重而明確的宣告:“解放臺灣有兩種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