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寫正文之前,摘抄一小段關於宗兒的年齡問題:
同母兄陳伯宗,《陳書?卷四?本紀第四紀》有具體記載是梁承聖三年(554年)五月初五日。可是《陳書?卷四?本紀第四紀》又記載,陳伯宗於太建二年(570年)四月去世,時年十九歲。由此推算陳伯宗的出生時間為552年(十九歲是虛歲)。
這樣一來,《陳書?卷四?本紀第四紀》就在陳伯宗年齡方面自相矛盾了。
在陳蒨所有的兒子裡,唯一有詳細記載出生年月的是宗兒,詳細記載他生於554年,連日子五月初五都記載詳細,卻又說他是長子,這樣子,很難想象他的出生之日卻是錯的,按照陳伯宗於554年出生的說法推算,陳伯宗死時的年齡為十七歲(16週歲)。
而陳伯宗同母弟陳伯茂的年齡,《陳書》記載,光大二年(568年),皇太后下令黜陳伯宗為臨海王,當日又下令降封陳伯茂為溫麻侯。當時六門之外有別館,為諸王冠昏之所,名為昏。
至是命陳伯茂出居,陳宣帝派盜賊在車中殺害陳伯茂,時年十八歲。
由此推算可知陳伯茂大約也生於552年或者551年。
前已所述,沈妙容嫁於陳蒨之時,只有不到二十,卻一直無子無女,公元552年,怎可能一年之內冒出來兩個兒子?而且茂兒的年齡似乎還大於宗兒?
宗兒作為太子,唯一有年齡記載的,卻說是錯誤,雖然所有的百科全部因為茂兒的年齡將宗兒的年齡提到552年,實在是不令人信服!
而更何況陳蒨還有其他的兒子如陳伯山生於549年,比這兩個兒子的年齡都大!
而陳蒨其他兒子的年齡也有許多矛盾之處。作者不一一道來了。
所以,宗兒既不是長子,也不是茂兒之兄,故而本書從頭至尾寫的是宗兒就是子高之子的寫法,原本也是小說,並非正史,無法去探究真相。
~~~~~~~~~~~~~~`正文~~~~~~~~~~~~
三月初。韓子高突然睜開了眼睛。抬頭看去,卻還在那大佛之處。
卻原來他來這寺廟為心愛的男人祈福,叩完頭許完願之後竟睡了過去。他做了很長很長時間的夢,他夢見了他心愛的男人陳蒨死後的種種一切,剛才的一切是那麼的清晰,他明白了。這就是他和他深愛的男人的宿命!
他茫然看去,若是如此。為何要醒來?自己寧願永遠睡過去!
突然,門開啟了,進來一個十七八歲的小和尚,他過來施禮問:“請問施主。可是韓將軍?”
韓子高定了定神,勉強抑制了悲痛之心,道:“正是!”
“韓施主請隨我來!”
韓子高站立起身。跟著這小沙彌往外走去,門外。趙大虎等侍衛們過來,想要跟隨著他。
那小沙彌合掌道:“韓施主,師傅吩咐,只能見施主一人。”
韓子高回頭衝著趙大虎道:“我一人跟著即可,你們在此等候。”
“大將軍,這……”趙大虎等猶豫,怕他有危險。
“佛門淨地,能有什麼關係,何況我本身有武藝在身?”韓子高回頭道。
趙大虎等無奈,施禮道:“大將軍請小心!卑職等在此等候,若是半個時辰後將軍未回,卑職等即去尋您。”
“好吧。”
韓子高回頭跟著那小沙彌走去。
千繞百繞,不知道繞了多少個彎子,二人來自一座大山前,前面有條羊腸小路。
那小沙彌低頭施禮道:“韓施主,沿著這條小路走去,前面的大山腳下,有座小木房子,師傅在那兒等候施主。”
“哦,好!”韓子高略有絲好奇,轉頭大踏步沿著那條小路往前。
來到那座小木房之前,韓子高推開了門進去。
韓子高抬頭看去,正中蒲團之上,盤膝坐著一位老法師。他長眉垂肩,白鬚垂胸,正是道彌法師。
子高趨前一步,跪地大哭:“法師!子高求求法師,救我家子華之性命。韓子高願意做任何事,承受萬般折磨苦痛,只求能救他性命!”
說罷叩頭。
道彌法師慈愛地拍了怕子高的肩頭,合掌道:“善哉善哉!老衲早就料到有今日了。原本陳施主大限已到,但你二人情深意重,感動了我佛。何況自從他為帝以來,一直休養生息,雖有戰亂,都是迫不得已。韓施主更是一生為善,救了很多百姓性命,我佛慈悲,願意救陳施主之命,只是有個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