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9部分

時期的護城河內,一般不對外開放。皇宮正殿是宮殿的中心部位,皇室的主要活動和外交禮儀活動都在正殿的“松之閣”舉行。東苑及北之丸公園則經常向公眾開放。旅客可以經大手門、平川門和北羽橋門進入。在皇居東御苑的內部是防禦工事的遺址——幕府城堡,還是最初的城堡觀望臺。外苑位於是宮殿東南方的一座花園,有大片的綠地,還有經過jīng心雕琢的柏樹。皇宮南面為皇宮廣場。皇宮廣場鋪滿礫石,並有大片草坪與樹木。站在皇宮廣場即可看見外苑的宮牆以及皇宮著名的景點──二重橋。二重橋是通向皇宮的特別通道。在新年和天皇生rì時,公眾可透過二重橋進入皇宮並接受天皇的問候。二重橋後面是伏見矢倉,它是原江戶城堡的一個觀望角樓。

它是一處佔地23000平方米的泥轟傳統建築,有綠sè的瓦頂、白sè的牆壁和茶褐sè的銅柱。其中正殿是整個宮殿的中心,皇室的主要活動和外交禮儀都在正殿的“松之閣”舉行,長和殿是天皇接受群眾朝賀的地方,豐殿內有大宴會場、常御殿為天皇內宮。此外,宮內還有花yīn亭、觀瀑亭、霜錦亭、茶室、皇靈殿、寶殿、神殿、舊御府圖書館。

據史書記載,泥轟的第一代天皇於公元前1660年登基。據傳說,天皇家族是天照大神之後。第一代泥轟天皇是神武天皇,他擁有神奇的力量並可以與眾神交談。事實上,歷史學家和考古學家把3~4世紀看成是泥轟天皇王朝形成的較準確的時間,此時正是天皇的政權從九州擴張至吳東各地的時候。泥轟首都——東京城——的面貌獨具特sè。這裡有寬闊的大道,寬敞的被巨大的石頭建築所包圍的廣場和街道。但構成城市基礎的卻並不是這些,而是成千上萬狹窄的、經常是曲折蜿蜒的小街小巷。儘管在東京有很多的公園、花園和林**,但在那些地方卻幾乎沒有什麼綠地。平常住戶的院子也有很多的綠sè:不管院子有多小,總要栽上哪怕一棵樹,幾株灌木或是有個花壇。

16世紀中期的東京只是蠻荒沼澤地上的一片茅草屋,海風從四面八方吹來。但無論是從戰略意義來看,還是從貿易通道的角度來看,城市的位置都極為有利,因此,根據當時的將軍德川家康的命令,在現在皇宮的地點上開始建立起城堡。當時的工程極為浩大:他們排幹了沼澤,開挖了溝渠,還修建了街道、橋樑和港口。

德川家康於1603年成為幕府將軍,在他宏大的城堡中駐紮著他僱傭來的近衛軍——約8萬名武士。這也部分說明了城堡為什麼會這麼巨大。城堡被不高卻很寬大的花崗岩城牆及注滿水的護城河包圍著。在城堡主要的大門前面還有軍事長官們的住所。城堡中的所有建築如同江戶城中的其他建築一樣都是木結構的,而且,除了瞭望塔以外,也都不高。江戶在幕府時期僅是個行政中心,明治天皇時它才成為首都。天皇在城堡中住了下來,並將其作為皇宮。這是1868年的事,當時幕府統治被推翻,zhōng yāng權力歸還明治天皇。幕府將軍的木結構城堡早在明治時期就付之一炬。在原地又矗立起新的建築。這些建築將泥轟建築的傳統特徵和歐洲仿後古典主義風格的華麗結合在一起,有時甚至到了很有趣的地步。

然而在二戰期間,由於1945年的空襲,皇宮同樣被焚燬。後來,在有一片片古樹的皇家園林中又建起了新的一層高的皇宮,其外表同東京郊區的許多資產階級人家住的房子非常相像。在皇家園林的東部,緊靠著作為皇宮主要入口的雙層橋的旁邊,1964~1968年,按照建築師吉村順三的設計建起了一幢用於舉行正式慶典和接見的建築。它是依照泥轟的傳統風格修建的:圍著寬敞氣派的院子平鋪而建僅有一層的房子。吉村順三並沒有模仿原來的建築形式,而在空間設計上採用了京都舊宮殿的建築方法。這裡各幢建築被劃分成幾個區域,其內部裝飾也同包圍它們的花園緊密地聯絡在一起。

宮殿的混凝土框架都包了青銅,同時用帶人造銅鏽的銅做屋頂——這是歲月的痕跡,“當神聖的材料不能說明建築古老時,則至少要說明建築的不朽。”離官方接見樓不遠的地方有一幢由62個房間組成的現代建築,現在裡面住著天皇、皇后和他們未出閣的女兒。泥轟公園最大的特點就是有著各種各樣的樹。這裡匯聚了最具泥轟特sè的草木,如低矮的、枝椏彎曲的針葉松、棕櫚樹,數目眾多的各式李樹和櫻花樹、柏樹、竹子、仙人掌以及長得像錐頭楊樹的柳杉。

如上所述,泥轟皇室的始祖是天照大神,而現在的明仁天皇的祖先都是她的後裔。所有去世的天皇都被視為真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