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部分

西蘭群島的土著部落等。他們保留了多種形式的群婚制。但是這種群婚制依然不是本處所要論述的重點,我們這裡要論述的是一種現代人的群婚制。所謂現代人的群婚制,是指在人類經歷了雜婚、非血緣群婚、非氏族部落群婚以及對偶婚、一夫一妻制等婚姻形式之後,現代社會條件下,現代單身者放棄一夫一妻制家庭婚姻採取的效仿原始部落生活方式的一種群婚制度。在西方,這是單身者群落反抗傳統家庭婚姻體制的一種較為普遍的組織形式。 。 想看書來

極端的性試驗(2)

二、現代群居村試驗

20世紀60年代性解放運動之後,婚姻家庭的神聖性被掃蕩一空,男女*的秘密被揭露,對一切都顯得無所謂的西方年輕一代,其中有相當一部分再也不願意像父輩那樣自我約束、小心嚴謹地過日子,他們從家庭裡走出來,自發地聚集在一起,組成了一個又一個現代人群居部落,這種單身群體生活試驗在70年代形成高峰,90年代開始進入低潮,但是依然沒有完全消失。據資料,1970年美國有類似群居村共2000個,幾乎遍及全美。此後世界各地都出現了類似組織。歐美單身者群居試驗發展得聲勢浩大,可能要歸因於50年代後期興起的嬉皮士浪潮——一群自稱為頹廢派的美國青年掀起的無視宗教傳統、無視傳統道德和價值觀念、摧毀一切、否定一切的文化運動。他們以瘋狂的思想和瘋狂行為與主流社會公然對立。單身青年聚整合小型社團,性亂交、酗酒、使用麻醉品、失業、流浪、違規超速駕駛、小型盜竊、打架、爵士樂狂熱。70年代遍佈歐美的群居村一般都有一個活動場所來容納單身男女較長時間居住,所以稱為“村落”,小則佔據一幢廢棄的樓房或者廠房,大則佔據一個村鎮,原有居民因他們的聚集而紛紛遷出,他們少則數十人,多則數百人,實行公社式集體管理。生活來源:一是依靠打工,如重體力的或是服務行業的零工以及街頭流浪藝術等(他們從來都沒有穩定工作,因為他們的生活方式不為主流社會所容納因而也不能被固定僱用),晚上回到村落住宿;二是依靠政府的失業救濟金和福利團體的流浪者食物供給站。群居村基本建構模式就是群婚制,村民在村內自由交合,男女*的最基本點是兩相情願,除此沒有限制。類似的群居村在中國目前尚無報道。

下面列表將普通單身者和群居單身者加以區分和比較:

一般單身者群居村單身者

一、有穩定的工作和穩定的社會地位。一、沒有穩定工作,失去社會地位。

二、有獨立住房或和家人生活,定居。二、暫時或者長期離開家人,拋棄原有生活處所,進入群居村落。

三、在社會上尋找性伴侶。三、主要在群居村以性亂交的方式尋找性伴侶。

雪萊

以上可以看出群居村實踐者是西方主流文化的顛覆者和叛逆者,是單身個體組成單身群落以抵抗傳統社會的一種極端的形式。從歷史的角度看,他們採取這種反社會的方式實際上也是在尋找出路,尋找一種他們自己認為符合他們內心願望和理想的生活方式。西方主流社會對於他們的生活方式雖然極不贊成,但是也沒有采取強硬的措施予以取締,而是任其自生自滅,也許這也是現代社會的一種進步。

英國詩人雪萊是歐洲群婚制的第一個實踐者,19世紀初他和他第二任妻子瑪麗·葛德文以及瑪麗的妹妹克萊爾·葛德文在義大利組成共同家庭。他以為這是理想的共同生活模式,他以他自己的生活展開了一場與主流社會背道而馳的小團體實踐。但是,經過兩年不到的共同生活,他自以為相當人性的一男兩女的家庭宣告破裂,最先提出脫離這個小團體的當然是最薄弱的那個環節——他的妻妹克萊爾。雪萊的傳記作家霍姆斯在談到這一段故事時評論道:“他(雪萊)被四面八方湧來的責任(此時雪萊還要負擔因他移情別戀而自殺的第一任妻子所生子女的撫養費)圍得水洩不通。他一直努力把自己和他身邊的人從道德與社會的束縛中解放出來,現在看來,這種努力像是一個巨大的陷阱,反過頭來使他的日常生活陷入複雜的困境。這一事實頗具諷刺意味。”

極端的性試驗(3)

現代中國社會也有這樣的試驗,例如,20世紀80年代朦朧詩人顧城,他在澳大利亞激流島所行的群婚試驗也是因為情人英兒的退出而失敗,最後,顧城殺死了自己的妻子繼而自殺。

西方學者評論群婚制實踐者的群居生活很少有完全認可的態度,這種形式與一夫一妻制的婚姻相比較,不同的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