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部分

汶川記憶 序

在舉世震驚的“5·12”四川汶川大地震中,多所中小學校垮塌,威州中學是地處地震重災區四川阿壩州汶川縣一所普通的中學,在地震發生以後,全校近3000名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毫髮無損”地撤離了災區,創造了抗震救災的“奇蹟”。接著,他們又創造條件,異地復課,譜寫了一曲“抗震救災、重建家園、再塑師魂”的動人樂章。讀起來令人感動、令人欽佩!

北京工商大學和北京高校學生心理素質教育工作研究中心為了激勵威州中學繼續抗震救災、重塑師魂,透過地震日記的形式記錄了汶川威州中學抗震救災、艱難復課歷程,並集結成書,為抗震救災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讀了書稿,我感到該書有四個特點。一是即實性。當事人親身經歷寫就,師生之間親子般的真情流露筆端,讀來催人淚下,良知、善性、大愛得到了體現。二是社會性。用樸素的語言和真摯的感情抒發了對黨、對人民的熱愛、感恩之情,弘揚了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三是教育性。不渲染人們面臨災難時的無奈和失望,而是著力喚醒、激勵、弘揚人們的信心和信念,語言平實生動,細節豐富,可讀性很強,是一部很好的災難教育教材。四是歷史性。該書不僅具有較高的文學價值和史料價值,在地質學、心理學、社會學、歷史學等諸多方面,也具有第一手資料的參考意義。適宜做各級各類學校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教育和師德師風建設的讀本。

北京高校學生心理素質教育工作研究中心是*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員會領導下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機構,他們編輯的這部小書也代表了北京市60餘萬大學生對災區師生的深切關愛,在“5·12”四川汶川大地震一週年之際獻給地震災區的廣大師生,表達了北京大學生永遠和災區廣大師生心連心的真實心願。

是為序。

盧思鋒

北京工商大學黨委副書記

2009年4月於北京

汶川記憶 前言

又一個五月即將來臨。

那個五月,在世人皆知的那場災難中,多所中小學校垮塌,很多花季中的孩子早赴天國,更出了像範跑跑這樣公開宣稱危難時刻不管學生的“名師”。地處地震重災區四川阿壩州汶川縣一所普通的中學——威州中學,在地震發生以後,全校近3000名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安全撤離了災區。接著,為儘快撫平孩子們的心理創傷——從心理學角度講,遭受巨大變故後,最好的心理療傷方法,就是讓當事人儘快回覆以前的生活狀態,他們又很快在成都龍泉異地復課。

本書透過200名親歷地震的學生和老師的記錄,再現了汶川大地震中老師們帶領學生抗震救災、艱難復課的點點滴滴。

大地震來襲時,除了大地震顫、黃煙蒙天還會有什麼?讓他們來告訴你。

因岷江上游被堵,汶川岷江河道斷流,威州中學毗鄰岷江,洪水隨時可能到來。為確保師生安全,學校領導班子組織全校教師帶領學生向姜維城山開進。等到最後一名學生上山後,龍紹明副校長卻沒有上山。他拉著愛人劉軍老師的手,兩夫婦紅著雙眼、淚流滿面,不顧身前身後砸下的磚頭,迎著尚未散盡的粉塵向著女兒就讀的威州小學一路呼喊飛奔……

為人父母、子女、妻子、丈夫、老師乃至幹部的多重身份,令他們往往難作選擇——一頭連著親情,一頭肩負著對學生的安全職責,選擇哪一頭都可能留下一生的愧疚!

大地震來襲時,除了斷水斷電、缺衣少食還會有什麼?讓他們來告訴你。

我端著這碗稀飯,走到學生邊:“班長頂珠(藏族)快過來。”

我的班長立馬跑到面前。“王老師,有什麼事嗎?”

“把同學們都召集過來,這裡只有一碗稀飯,你讓每位同學都喝一口,女生優先,去吧。”

於是班長端著這碗稀飯,讓每一位同學喝了一口,儘管少,大家都很謙讓,甚至故意少吃,不吃。

我看著學生吃,能感到自己胃因飢餓縮成了一團……

回到父親那裡,我告訴父親,我已喝了稀飯,碗忘在那邊了。父親滿意地笑了,笑得很開心。

大地震來襲時,除了焦慮不已、驚恐萬千還會有什麼?讓他們來告訴你。

5月26日,我們終於復課了,北校區的操場上整齊地擺放著課桌,同學們在早晨6點已經紛紛“進入”這個龐大的露天課堂,等待老師的到來,每個同學的臉上充滿了興奮和期待。7點整,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