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部分

回到家時,從老三屆到七七屆畢業的初高中生都已轟轟烈烈地行動起來複習迎考了,在這種情形之下,兩兄弟參考的熱情被鼓動了起來。他們決定考理科,弄來一本油印的全國理科高考大綱。因全國各地教材不同,大綱列出了要考的語文、政治、數學、物理、化學的考試範圍。光有大綱還不行,還得有教材,兄弟倆翻來翻去,兩人課本湊起,勉強湊齊一套初中到高中的教材。這時離開考時間很近了,只有一個月。這麼多內容,怎麼複習?兄弟倆決定把所有教材看一遍,重點看概念、定理、公式、例題,並把自認為重要的一些定理、公式儘量背下來,時間太緊,兄弟倆遇到不懂的互相問一二句,再不懂就放過去了,習題根本沒時間系統做。一張半米寬,一米長的簡陋桌子上,二盞小小的單支煤油燈下,兄弟倆常常看書到凌晨。

一九七七年的全國高考,是中止了十年後恢復高考的頭一年,考生之多是空前的,考試、判卷、錄取,各個環節守紀律也是空前的。當年仙嶺公社有兩千多人參考,高考過後第二天,田新家和哥哥就參加生產隊勞動了。那時,他們考試的熱情冷了下來,就像現在我們在街上花二元錢買張福利彩票,過後該幹什麼還幹什麼。

幸運降臨到他們身上。先是田新家接到第一批體檢通知,三賢大隊二百多名考生接到第一批通知的就劉一飛和田新家。田新家的父母非常高興,這是一九六九年下放以來真正感到開心的頭一次,他們對田新保說別灰心,今年弟弟先上,你加把勁,明年再爭取。不久,第二批體檢通知下來,田家保名列其中。這讓三賢大隊、仙嶺公社都轟動起來,兄弟同考,都接到體檢通知的整個仙嶺公社屈指可數,這令田智明夫婦更開心了。

接下來的事就是籌錢上學。雖然學費、住宿是免費的,但上學的路費和置辦些鋪蓋衣服加上伙食總是要幾十元吧?這時家裡二十元錢都拿不出了。這難不倒黎新荷,她要兄弟倆把豬欄裡養的兩頭半大不少的架子豬抬到街上賣了。

通知書陸續下來,田新保收到的是某部屬學校的錄取通知。左等右等,第三批體驗的人、第四批體檢的人都上了學,田新家還是沒等來錄取通知書,看來回新家沒戲了。有老師分析了三個原因:一、田新家騎單車上縣城體驗因被雨淋感冒影響體驗結果;二、志願填報不合,沒寫服從分配,想上的學校自己條件不夠,自己條件夠上的學校又錄取不了你;三、錄取中工作失誤,不管什麼原因,結果已非常明確,田新家第一次高考落選了。

這回輪到父母親來安慰他,其實田新家並不難受,明年還可以考,不行後年可能還要考。再說,他並沒有覺得非要考出農村不可,他長大了,身體強壯了,農村有好多事等著他做,他相信自己在農村是能有所作為的。

他確實身強力壯,雖只有十七歲,竟能從低窪的魚塘,挑上一百七八十斤的塘泥,走過泥濘的小道,送到幾里外高處稻田裡。

一九七七年的高考和一九七八年的高考相隔半年左右,大部分歷屆的考生都把手上工作停下來專門備考,田新家沒有停,家裡這麼困難,那樣的話他會心裡不安。父母勸過他,但知道他的脾氣,一旦定下的事是不輕易改變的,也就由他去了。

不知是他沾了父親的光還是沾了高考的光,七七年高考過後,他擔任了生產隊的記工員和派工員。這兩個員雖不給記工分,也是同社員一樣下地幹活,完全是義務的多承擔的工作,但這說明生產隊看重他,就象隊長也是不脫產的,但他是生產隊裡最重要的人之一呢。

田新家在生產隊裡還不能說上話,但他心裡已經有了想法。按他的計劃,就要在生產隊的山上辦一個養雞場,實行輪地放養,一片地方放養幾個月,待蟲子,嫩草吃光了又挪一片地方,迴圈往復。要把山上隨處可見的蕨割下來,分批埋到地下,漚出蟲子餵雞。這樣養雞、雞健壯,省料,肉質好。這是山上農九叔教他的。農九叔一個老人家,在山上養幾十只雞,輕輕鬆鬆。生產隊有五千畝山林,派上幾個人,養他幾千上萬只雞,肯定有搞頭。可惜隊幹會上通不過,說這樣辦養雞場,在全國聽都沒聽說過。

每晚工餘,田新家一個人在家看書複習。一九七八年高考前一個半月,他停工複習。他認為這樣也可把基本的東西大致過一遍了。過後,老師告訴他,他考得不是太理想,排名在仙嶺公社理科類位列十三名。

上次填報志願是不看考分,盡揀想上的學校,這次他好好想了想,如果離開農村,不當農民了,他改變農村貧窮落後面貌,帶領鄉親們過上好日子的理想肯定要調整了,那幹什麼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