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它完蛋了。問題是薩達姆的野心和他的實力不匹配,美國就不同了,美國看到了當今世界上暫時已沒有遏制它的力量,同時又的確存在一些尚可爭奪的利益空間,所以它要在其他大國醒過神來或在有這個實力之前先把這一塊拿到手,其他國家就可能永遠失去與美國爭霸的機會和實力了。 由此,我們去想這麼一個問題,第一次海灣戰爭,美國沒有一舉把伊拉克打垮,原因很多。我記得去一個地方講課的時候,有人問我,他說喬先生,既然像你這麼說,美國為什麼不第一次海灣戰爭就徹底佔領伊拉克?我說你必須看到,那個時候還有一些其他因素。第一,前蘇聯沒有完全垮掉,儘管前蘇聯像一個紙糊的房子,一捅就破,但在沒有捅破之前,美國還是不敢完成這件事的。此外,從陰謀論看,美國是不是留著一個後手?讓一個國家徹底地破碎之後,給自己留下一個將來可以利用的機會,就像它今天打這一仗一樣,從這個破碎的邊緣國家開啟它的利益空間?現在可以這麼講,10年的核查,基本上使伊拉克成為一個完全破碎的國家,成為一個徹底破碎的邊緣化國家。美國知道,即使它作為一超獨大的國家,要跟現在的俄羅斯干或者跟法國、德國這些大國交手,它絕對不會有像打伊拉克這麼順手,所以,只要它需要,它一定要找出一個破碎的邊緣化國家來打。    。。
什麼是新戰國? �(2)
另外一個,我們曾經聽說過,但是現在沒有辦法證實這一點,就是美國的右翼政治精英們曾經聚在一起開了一個非常絕密的會議。在這個會上有人提出雅爾塔格局形成之後,人們以為,就是殖民時代徹底結束了,甚至早在一戰之後,世界上已沒有殖民地的空間了,人們能看到的將只是那些殖民地國家不斷的獨立,從老殖民主義宗主國獨立出來的可能。聯合國將近200個國家大部分都是從殖民地獨立出來的國家,人們一度以為殖民國家不會出現了,但是美國人發現還有新的利益空間,這些利益空間在哪兒?就在那些曾經從殖民地獨立出來又重新變得邊緣破碎的國家。� 李曉寧:歐洲30年戰爭,主要戰場在德國,泛德意志蘭的地區,歐洲最適合農耕的地區。這個戰爭爭的是土地。因為1618年的時候,主要資源是土地。因為出現了北方民族背叛羅馬教權的這種行為,產生了新教,由此先發生了宗教戰爭。宗教戰爭使新教國家擺脫了羅馬教廷的控制。 隨之資源爭奪就成為首要目標。一直到一戰、二戰還圍繞這個地方在打。現在資源在哪兒呢?中東是個大目標。石油是最緊缺的資源。阿拉伯這個地方也很散亂,很像當時威斯特伐利亞時期的德意志,100多小邦也是散亂、分裂的。如果這個地方是一個統一的強大的阿拉伯帝國,對這些資源會控制得非常好的,誰都打不了。俄羅斯有多少資源,誰能佔領俄羅斯?中國也有資源,現在誰也沒有可能把中國分割了。工業國家都是圍繞著那些結盟弱勢的國家打主意,因為它們有資源。 “9·11”剛發生之後布萊爾有個講話,非常重要。布萊爾講什麼東西呢?他說:“我們(西方)的文明是科技的文明,我們這個文明是有缺點的。但是我們文明跟世界其他的文明比較起來是最好的,我們(西方)反恐最核心目的是維護我們這個最好的科技文明。” 美、英要改造其他文明的道理,大概都是這樣來的。然而,這個科技的文明需要一個非常重要的基礎,就是不可製造、不能再生的資源,比如石油。� 喬良: 對這場戰爭,很多人都直觀地認為是衝著中東石油去的,這確實把美國看簡單了。美國人不會赤裸裸地為了石油而戰,這裡不僅僅是道義或規則的問題,更重要的是美國的利益還沒有單純到這一步,即使切尼、拉姆斯菲爾德等人都有石油財團的背景,但他們還不至於如此直截了當地為自己背後的財團謀利。不,他們是要為美國謀利,並且不是簡單地透過直接攫取掠奪的方式謀利,這背後就有王建所說的,它只是想透過控制歐洲的石油生命線來控制世界資本的流向,來為美國謀更大的利,那就是美國的貨幣霸權不容挑戰。這是美國霸權的千秋大業,與此相比,石油那一點利益算得了什麼?但問題是,美國人能想到這一點別人就想不到嗎? 隨著歐元的問世和東亞元的呼之欲出,各種以某一貨幣為標誌的利益板塊正在悄悄或重組或形成,新戰國時期正是各個利益板塊開始衝撞並在衝撞中重組的時期。在衝撞中組合出新的板塊。這種新的板塊,一時半會兒是很難形成的。但有時它取決於有無外力的推動。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如果美英以及追隨美英的勢力把這個世界逼得太急,就會使某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