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6部分

你跟它不發生矛盾?一定會發生矛盾。如果不以東亞區域的力量與其他兩大板塊抗衡,以中國自己的力量單打獨鬥,就很難穩住陣腳。中國是如此,日本、韓國也是如此,因為大家面對的是一個共同的資源市場。� 王湘穗:歐洲和東亞在資源地上是重合的,重合就容易引發衝突,這與一戰、二戰時代由於資源短缺,爭奪“生存空間”而發動戰爭的情況相似。俄羅斯會不會給中國或東亞區提供資源,這要看俄羅斯與歐洲區的經濟一體化到什麼程度,如果俄羅斯與歐洲利益一體,給你提供資源可能危及整體利益的時候,俄就會卡你脖子。� 王建: 中國在未來20年內要解決的問題,還是完成工業化,而制約中國工業化的最大因素,不是美國,我們一不與美國爭資源,二還會向美國提供產品,與歐洲的關係就不是如此,一是資源利益有矛盾,二是歐洲可以不要東亞的產品,現在的貿易額就不大,在東擴後還可以要東歐的。� 喬良: 在我們這次討論一開始就談到結盟的問題,透過兩三天的分析,我覺得這個問題有必要說得更深一些,現在的形勢是除了美國可以一國之力,就能成一極外,其他國家都不能單獨構成一極,而我們已經看得很清楚,世界最好的前景是三極世界,美國可是一極,再加上一些僕從國。而其他兩極勢必需要好幾個大國組合而成。所以,中國要想強調所謂政治多元化,世界多極化,你就必須加入到某一極中間去,而中國要加入的這一極,就是東亞極,而不要捨近求遠,與其他什麼極結盟。� 王湘穗: 南美國家包括巴西等國,都不願意依附美國,可沒有辦法,它們很難形成新的經濟圈。 亞洲不同,中、日、韓都不願意依附美國,三家的經濟規模不小,整合中國港、臺地區後更大,自己開衙建府,與美歐在經濟上鼎立不是沒有實力和可能。日本現在明顯在改善與中國的關係。� 李曉寧:這次伊拉克戰爭,已經顯示了美國力量不足。美國不願意收縮也得縮。歐盟透過打伊拉克得到警示,制憲的速度要加快。俄羅斯是否能迅速回歸到歐洲,顯示自己的政治力量和經濟力量一體化,還有待時日。還有很大一塊。美國在俄羅斯和法德之間拉攏波蘭。俄羅斯與歐洲之外,還有好多制約因素。剩下就是一箇中國和日本也有很大變數。朝鮮核問題將是考驗。&nbsp&nbsp

超越非利益因素,加快東亞“幣緣圈”成型�(3)

中日還要等一段時間。� 王湘穗: 中國是塊頭大底子薄,日本是金錢多氣量小,兩家肯定還要再磨合,但機會稍縱即逝。 � 喬良:歐洲的澡盆可以容納俄羅斯,中國的澡盆也夠大,足以容下日本。� 王建:一箇中國,可以頂兩個歐盟。還有美歐衝突對東亞板塊形成的推進。我還是認為美歐這場衝突是不可避免的,這場戰爭打到什麼規模,我們很難預測。但是,我認為如果拉姆斯菲爾德、小布什,敢往前邁一步,一定是美歐之間的正面衝撞。這場戰爭如果打起來,東亞的整合有機會,它們顧不上我們。� 王湘穗:像當了齊王的韓信可以在項羽和劉邦之間選擇。� 王建: 我是說,你看雅爾塔、凡爾賽、華盛頓協議,都是劃分勢力範圍,我們現在要什麼,就是要中東的石油利益,打到最後,大家必然把東亞這個作為一極力量談新的世界格局,這個世界格局一定是戰國格局或者是三國格局。 � 王建: 我們要考慮石油通道怎麼放最安全,如果美歐衝突的結果是要重新劃分利益範圍,我們謀求是哪一塊利益?� 王湘穗: 俄羅斯是雙頭鷹,俄的政治重心在歐洲,但有一多半的地域屬於亞洲,經濟很可能分成歐洲、亞洲兩個區域,應該讓俄羅斯遠東地區的經濟加入東亞圈,成為東亞的資源基地。� 王建:現在有這種趨勢,但俄羅斯還是希望成為歐洲國家,在重大利益選擇中可能還是會偏向歐洲,我們對此不能抱太高期望。 &nbsp&nbsp

國家利益邊界與中國國防戰略走向�(1)

中國這麼一個人均資源稀缺的國家,我們的原料市場和我們的製成品銷售市場都是國際化的,我們石油從哪兒來?走海上還是走陸路,從中亞地區過去,或者到中東,這都需要有大戰略層面的考慮。你得發展用得著的力量,也就是能解決經濟發展和資源需求的軍事力量。 � 王建: 咱們還沒談到關於中國的軍事戰略,這個話題一直沒展開說,經濟前面也談得差不多,就是工業化規模大了以後,資源不夠,最後那就得指向海外,怎麼保證我們資源。適用的軍事力量是什麼?空軍?海軍?還是陸軍?這個問題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