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6部分

器的標準、通訊標準爭鬥得多激烈,在一定意義上說制度和標準也是生產力。� 李曉寧:這就是科技和制度的關係。從工業革命開始,出現一個問題,就是投資回收問題。假設我們開一個工廠。投資進去以後,要買地皮,蓋廠房,要買機器,要搞技術研發,要發工人工資,總之要投入很多成本。當第一批產品生產出來的時候,比如我們做了10件襯衣,如何給產品定價呢?假設我們投資了100萬,那平均一件襯衣10萬塊了。誰買得起,這時人們在複試記賬法中發明一個辦法,叫做折舊。就是把成本攤到後幾十年了不斷消化掉。這是一個重大發明。這種記賬的方法延續至今。當時的人們忘記了折舊的一個重要前提,就是這個技術在20年折舊期內不能過時。如果過時了,產品將沒法賣出去了,也回收不了成本了。20世紀30年代美國有一個行業的技術更新率不斷提高,這就是電子行業。所以逼迫會計們發明了加速折舊法來調整賬目。但是到了今天,特別是在高科技領域,一種技術的壽命只有幾個月。那怎麼折舊呢?所以就出現了安達信等大會計公司做假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