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往往是為了獲得穩定的收益。你可以不追隨成長型熱門股票,不增加其在組合中的比重,但一定要清楚你持有的組合所期望達到的目的。例如,要確保五年後當你的子女獲得大學入學通知書時,你有足夠的資金供其完成學業。又如出於10年後退休養老的考慮,你希望這段期間基金組合的收益能夠超出通貨膨脹率4%以上。因此,投資人應仔細思考投資目標和投資需求的優先順序,以及原先的目標和需求順序是否發生改變。如果組合中某項投資不能實現目標,應考慮更換出局。
2。 沒有核心組合
如果你持有許多基金卻不清楚為何選擇他們,你的基金組合可能缺少核心組合。針對每項投資目標,你應選擇3~4只業績穩定的基金構成核心組合,其資產可以佔到整個組合的70%~80%。在境外,許多投資者選擇大盤平衡型基金作為核心組合。
3。 非核心投資過多
核心組合外的非核心投資可增加組合的收益,但同時也具有較高的風險。如果投資者投資過多的非核心部分,可能不知不覺地承擔著過高的風險,而阻礙了投資目標的實現。
4。 組合“失衡”
好的基金組合應是一個均衡的組合,即組合中各類資產的比例應維持在相對穩定的狀態。隨著時間的推移,各項投資的表現各有高低,如果某些投資表現特別好或特別差,會使整個組合“失衡”。
在晨星的評價體系中,對組合的資產構成分析細化到基金持有的股票、債券,其中對股票的分析又細化到風格、行業等。例如,組合原有的資產比例為中期債券佔25%,小盤成長股佔10%和大盤價值股佔65%。如果小盤成長股大漲,可能使組合中小盤成長股的比重大增。投資者應定期調整組合的資產比例,使之恢復原定狀態。
5。 基金數目太多
如果持有基金數目過多,投資人看著冗長的基金名單,往往會眼花繚亂,不知所措。不妨藉助“該基金能否充當組合中的某個角色”的標準進行篩選:該基金是充當核心基金還是非核心的投資?如果是核心投資,所佔比例是否比其他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