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元帥閣下!”
1938年在吉林琿春以南的張鼓峰和1939年中蒙邊界的諾門坎,日軍曾經兩次慘敗在蘇軍面前,其中關東軍精銳第23師團在諾門罕之戰幾乎全軍覆沒。日軍認識到蘇聯強大的軍事實力後,放棄北上計劃,決定執行南下戰略。但日軍的邊境要塞建設並未停頓,對北面的防禦卻絲毫沒有減松,日軍在蘇滿邊境上構築了許多大規模的地下要塞群,即使是在44年以後中國戰場和太平洋戰場接連慘敗的時候,作為防禦蘇聯的關東軍人員和裝備仍舊保持在較高的水平。
哈爾濱城外廓原本是一馬平川,一望無際的,但日本人硬是依靠從關內抓來的幾十萬苦力在哈爾濱城外廓築起了一道近二十公里長左右的要塞級別防禦群。為了修築這條防禦群,硬是活生生累死了數十萬的苦力,可以說這裡的每一塊石頭都凝聚著苦力們的血和淚!
抗日聯軍透過“日本人民解放同盟”的工作而將這幾條防禦群裡面的大多數日軍勸降,所以整條防線還算比較的完整。
對防禦蘇聯紅軍的進攻劉雲還是有一定的信心的,只要自己堅持到日本人投降的那一天,紅軍就沒有繼續攻擊自己的理由了。既然日本人都已經投降了,蘇聯紅軍還在攻擊自己的友軍,難道想挑起第三次世界大戰或著進攻中國嗎?
也不知道能不能堅持到那一天。
劉雲知道一但第一方面軍的攻擊受阻,馬林諾夫斯基元帥率領的後貝加爾方面軍三十幾萬人就會立刻跑過來增援,自己這可憐的二十幾萬人將要面對的將是近六十萬蘇聯紅軍、近千坦克和飛機的進攻。到時候任自己有三頭六臂,有著後世六十年的戰爭理念,最後仍避免不了失敗的下場。
所以在開始的幾天時間裡不能讓蘇聯紅軍產生巨大的傷亡,大規模反衝擊不能,大威力的武器不能派上用場,在外線的游擊隊不能參與到攻擊蘇聯紅軍的佇列中。
一切都得忍,忍到那個需要發動全面反擊的時候到來。
在第五道防線遭受炮擊後一個小時(紅軍的飛機必須從後方的機場起飛),蘇聯紅軍近200架飛機飛臨五線陣地和哈爾濱進行了猛烈的轟炸。
一口氣出動200架飛機,現在也只有美蘇兩個超級大國才能那麼大氣吧!
第二次仍舊是無差別的轟炸。紅軍還使用了大量的燃燒彈,哈爾濱——尤其是南區的居民區更是變成了一片火海(那裡的大多數房屋是木製結構),那些死硬不肯撤走的居民再一次傷亡慘重,想不到在遭受日本十幾年的壓榨之後,抗日聯軍和蘇聯紅軍還要輪番地攻擊他們。
戰士們在搜救受傷的居民的時候他們不停地向戰士門哭訴,戰士們只能強忍著把他們拉到原本已經很擁擠的防空洞和掩體裡面。
怎麼猛烈的轟炸,也許是對劉雲剛才發出那封電報的報復吧!
傍晚時分,鄂三所部遭受到紅軍攻擊叢集數次高強度的攻擊。
紅軍往往是在高密度、高強度的火炮急襲之後攻擊叢集就立刻衝了上來,坦克在前開路,步兵隨後跟進。
在第四道防線時吃了不少虧的紅軍坦克小心翼翼地避開了那些反坦克戰壕和陷阱,慢慢地向前衝鋒。雖然紅軍高強度的炮火打掉了抗日聯軍表面的工事,但深藏於地表的坑道和藏兵洞卻沒有遭受到多大的破壞。
在紅軍的炮擊襲擊停止、攻擊部隊接近的時候,抗日聯軍紛紛地坑道里鑽出來。
比起前四到負責守衛的日俘、民兵和游擊隊組成的雜牌部隊,守衛第五到房間是新軍和哈爾濱附近精銳游擊隊的混合軍團。
新軍在美軍駐華飛行隊的協助下打過不少大的戰役,所以對坦克飛機倒不是很恐懼。而那些游擊隊那裡見過如此猛的陣勢,一看到那發著“怪叫”的龐然大物衝上來的時候,緊張的連槍都忘了開,硬生生被坦克壓成了肉餅!
第五道防禦群那綿延的小土丘防禦群終於出現在了紅軍攻擊叢集的視線,抗日聯軍的輕型武器紛紛開火了——尤其是以美國支援的單兵火箭筒(抗日聯軍生產的穿甲彈因為射程近而不適合與遠距離的攻擊)火力最猛。
看起來形式甚為嚇人,但發射出來的火箭很多都是偏了,這與負責發射的新軍戰士心態和射程都有著莫大的關係。
雖然沒被擊中,但紅軍坦克兵還是被嚇出了一聲冷汗,調轉炮口就往那裡轟——不管能不能轟到!
坦克一邊開炮一邊前進,由於聯軍的陣地是綿延不斷、一二十米高左右的小土丘,坦克射出的炮彈不是越過小土求就是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