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3部分

一抬手,臉上泛起不易察覺的笑意。

看起來皇上是要群臣用車輪戰來說服自己了,清歌暗覺好笑,論起辯才,他不多話並不代表他說不過他們吧,既然如此,就讓他們知道常常代表天日的外交與他國談判的睿王到底有什麼本事吧!

“謝皇上!”規規矩矩地謝過皇上,太傅轉頭面對清歌,一臉正氣凜然,目光如炬,炯炯有神,“老臣斗膽質問王爺,王爺置家國於不顧,是將自己的身份放在了何處?將先帝的意願放在了何處?將忠孝二字放在了何處?”

連珠炮般正直剛硬的三個問句,讓群臣心底頓時喝彩,連清歌也不由得升起敬意,也只有這位一心為國為民的老太傅,才有這般質問自己的理直氣壯的本錢。

清歌什麼辯解的話都沒有說,也深深地給周太傅作了一揖,“太傅一生為國為民,清歌十分敬重,請太傅受清歌一拜!”

太傅,朝臣,甚至連同皇上,都被清歌的舉動弄得怔住了。

“太傅的一片赤膽忠心,當為天下人的楷模!”清歌真誠地道。

太傅的老眼中閃過一抹溼意。

“清歌身為睿王,時刻不敢忘記身負的重任,追隨皇上一路走到今天,雖不敢說有些許功勞,但也自認盡了一位皇子應盡的義務,更盡了一位兄弟對兄長的全部支援信任之心;先帝下達遺旨時,清歌不但在場,也沒有拒絕先帝的善意,因為清歌心裡明白,以那時候的天日政治環境,先帝的遺旨無疑是最好的解決辦法,但那時候最好的不代表永遠是最適合天日發展的,清歌心裡有先帝,但清歌心裡更應該有天日;所謂忠孝,先忠而後孝,清歌正式照著這個為人臣的規矩認真考慮,清歌已盡忠,正欲退隱以盡孝,先帝九泉之下,必然能理解做兒子的一片心。”

按照周太傅問題的順序,清歌逐條回答,從容不迫,句句入情入理,不卑不亢,群臣面面相覷,陷入短暫的沉默。

太傅怔怔地看著清歌,清歌的那句“退隱以盡孝”,太傅雖老卻不糊塗,自然聽出了話外音,否則豈能穩坐群臣之首的位置數十年不曾動搖?也就是說,如果自己堅持要讓睿王留在朝堂之上,也許,恭王和勇王的下場就會使睿王的下場,睿王是為了保全皇室血脈,為了不讓先帝在九泉之下傷心,才決心離開這個是非之地的吧?

如此說來,自己還能堅持下去嗎?

皇上的臉又陰沉了幾分,見太傅不打算再追問下去,孟理初站了出來,“稟皇上,老臣有話要說。”

皇上沉沉點頭,眸深似海地看定一臉平靜的清歌,連開口說話都免了。

“睿王爺,老臣知你已經下定決心,只是王爺想過沒有?王爺是天日百年難得一見的棟樑之才,是皇上心目中最重要的弟弟最倚重的臣子,王爺這番急切求去,難道不怕傷了皇上的心?”

情感說辭?清歌微微一笑,看著孟理初花白的頭髮,和一片誠懇的眼神,這群死忠的老臣啊,到底可曾搞清楚了情況?

()好看的txt電子書

“國丈大人過譽了,皇上心如明鏡,對微臣的區區幾分本事更是瞭如指掌,微臣殫精竭智,依舊力量微薄,皇上理解微臣在仕途上其實已走到盡頭,自然能夠成全微臣放縱山野之願;自古君君臣臣,大人認為清歌傷了皇上的心,豈不將清歌置諸死地?”

死咬著君臣之道,還怕堵不住這群死忠臣子的嘴?話如果不說的重一些,這些臣子真以為自己是在以退為進謀求更大的賞賜呢!

孟理初張口結舌,說不出話來,睿王爺已經將話堵死了,自己再開口相勸,那就是故意跟睿王爺作對要將他置諸死地了,自己怎麼能再開口?

皇上眉頭一皺,眼中閃過一絲不耐,如果連他們都搞不定清歌,難道自己真的要在今天的早朝上當著文武百官的面准許他退隱山林?

心頭轉念,看著默不作聲的丞相大人,“不知丞相大人可有什麼話要對睿王爺說?”

頓時,所有期盼的眼光齊齊射向一直悶不吭聲的雲熹,雲熹老臉上泛起一陣蒼白神色,身子微微一晃。

清歌低下了頭,皇上,唉,皇上。

“皇上已經,已經失去了兩位兄弟,若睿王爺再走,皇上豈不暗自傷心?望睿王爺不要只看家國大事,偶爾也站在普通人的角度,細細體會親人的心情,事理可以說通,但人情卻永遠是我們心底最牽掛的。剛剛睿王爺也說了,‘家國大事已了,四海初定’,皇上雖然英明,卻要獨身面對這種局面,身為皇上最疼愛的弟弟,置兄長於千煎萬熬中於不顧,睿王何其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