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的攻擊,寧遠已近崩潰,只要昀後一擊,勝利觸手可得。 然而他想不到的是,戰鬥是以一種不可思議的形式開始的。 第一輪進攻被火炮打退後,他看見勇猛的後金士兵們異了。 無論將領們怒吼,還是威脅,以往工作積極性極高的後金軍竟然不買賬了,任你怎麼說,就是不衝。 這是可以理解的,大家出來打仗,說到底是想搶點東西,發發小財,現在人家炮架上了,打死上千人,屍體都堆在那兒,還要往上衝,你當我們白內障看不見啊。 勇敢,也是要有點智商的。 努爾哈赤是很地道的,為了消除士兵們的恐懼心理,他毅然決定,停止進攻,把屍體撈回來先。 為一了百了,他還特事特辦,在城外開辦了簡易火葬場,什麼遺體告別,追悼會都省了,但凡搶回來的屍體,往裡一丟了事。 燒完,接著打。 努爾哈赤已近乎瘋狂了,現在他所要的,並不是寧遠,也不是遼東,而是臉面,起兵三十年,縱橫天下無人可敵,竟然攻不下一座孤城,太丟人了,實在太丟人了。 '1534' 所以他發誓,無論如何,一定要爭回這個面子。 不想丟人,就只能丟命。 面對蜂擁而上的後金軍,袁崇煥的策略還是老一套——大炮。 要說這外國貨還是靠譜,頂在城頭上轟了一天,非但沒有炸膛,還越打越有勁,東一炮“盡皆糜爛”,西一炮“盡皆糜爛”,相當皮實。 但是意外還是有的,具體說來是一起安全事故。 很多古裝電視劇裡,大炮發射大致是這麼個過程:一人站在大炮後,拿一火把點引線,引線點燃後轟一聲,炮口一圈白煙,遠處一片黑煙,這炮就算打出去了。 可以肯定的是,如按此方式發射紅夷大炮,必死無疑。
我認為,葡萄牙人之所以賣了大炮還要教打炮,絕不僅是服務意識強,說到底,是怕出事。
由於紅夷大炮的威力太大,在大炮轟擊時,炮尾炸藥爆炸時,會產生巨大的後座力,巨大到震死人不成問題,所以每次發射時,都要從炮簽出一條引線,人躲得遠遠的,拿火點燃再打出去。
經過孫元化的培訓,城頭的明軍大都熟悉規程,嚴格按安全規定辦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