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髁酵�
人,圍攻努爾哈赤。 這個想法,在理論上是很合理的,但在實踐中,是很荒謬的。 按照楊鎬的想法,仗是這麼打的:努爾哈赤要呆在赫圖阿拉,不許隨便亂動,等到明朝
四路大軍壓境,光榮會師,戰場上十二萬對六萬,(昀好分配成兩個對一個),也不要騎馬,只能步戰,然後決一死戰,得勝回朝。
有這種腦子的人,只配去撞牆。 要知道,努爾哈赤先生的日常工作是游擊隊長,搶了就分,打了就跑,也從來不修碉堡炮樓,嚴防死守。 這就意味著,如果努爾哈赤集中兵力,杜松將不具備任何優勢,再加上杜將軍的腦筋向
來缺根弦,和努爾哈赤這種老狐狸演對手戲,必敗無疑…… 而當努爾哈赤聽到明軍四路進軍的訊息後,只說了一句話: “憑爾幾路來,我只一路去。 ” 我彷彿看見,一出悲劇正上演,劇中沒有喜悅。 二月二十八日,明軍先鋒杜松抵達撫順近郊。 為了搶頭功,他命令士兵日夜不停行軍,但由於路上遭遇女真部隊阻擊,輜重落後,三
月一日,他終於停下了腳步,就地紮營。 他紮營的地點,叫做薩爾滸。 死戰 此時的杜松,已經有點明白了,自他出徵以來,大仗沒有,小仗沒完,今天放火明天偷
襲,後勤也被切斷,只能紮營固守。 多年的戰爭經驗告訴他,敵人就在眼前,隨時可能發動進攻,情況非常不利,部下建議,
應撤離此地。 但他並未撤退,卻將手下六萬人分為兩部,分別駐守于吉林崖和薩爾滸。 杜松並未輕敵,事實上,他早已判定,隱藏在自己附近的,是女真軍隊的主力,且人數
至少在兩萬以上。 以自己目前的兵力,攻擊是不可能的,但防守還是不成問題的,所以沒有撤退的必要。 應該說,他的判斷是準確的,只有一點不同——埋伏在這裡的,並不是女真部隊的主力,
而是全部。 '1392'
四路大軍出發的時候,努爾哈赤已經明確,真正的主力,是杜松的西路軍。所以他即刻
動員全部兵力,向撫順前進,尋求決戰。 當然,在決戰之前,他還要玩點老把戲,摸哨、夜襲、偷糧食之類的活沒少幹,等到杜
松不堪騷擾,在薩爾滸紮營的時候,他已然是勝券在握。 接下來發生的一切,已無懸念。 三月二日,努爾哈赤發動八旗中的六旗,共計四萬餘人,猛攻明軍薩爾滸大營,明軍寡
不敵眾,全軍覆沒。 站在吉林崖大營的杜松,親眼看到了薩爾滸的覆滅,他一言不發,穿上了自己的盔甲,
集合了剩餘計程車兵,準備迎接昀後的戰鬥。 努爾哈赤再次發動了進攻,這一次,他帶齊了八旗的全部兵力,向吉林崖發動了總攻。 面對絕對優勢的敵人,杜松毫無畏懼,他率領明軍拼死作戰,激戰直至夜晚,重創敵軍。 然而實力就是實力,勇猛無畏的杜松終究還是戰死了,和他一起陣亡的,還有上萬名寧
死不屈計程車兵。 西路軍就此全軍覆沒。 其實無論是決策錯誤,還是指揮錯誤,都已經不重要了,作為一名勇敢的將軍,杜松已
經盡到了自己的職責。 因為,他是戰死的。 昀先知道西路軍覆沒訊息的,是馬林。 此時他的位置,距離薩爾滸只有幾十裡。 作為一個文人,馬林沒有實踐經驗,但再沒經驗,也知道大禍就要臨頭。 關鍵時刻,馬林體現出了驚人的理論天賦,他將所部兩萬餘人分為三部,互相呼應,並
且挖掘壕溝,加強防禦,等待著努爾哈赤的攻擊。 無論從哪個角度講,作為第一次上戰場的將軍,有如此表現,就算不錯了。 可是不錯是不夠的。 一天之後,努爾哈赤發動了攻擊。事實證明,馬林的部署給他造成了相當大的麻煩,六
萬多人打了半天,一點進展都沒有,努爾哈赤沒有辦法,竟然帶了一千親兵上陣衝鋒,才開啟突破口。
但馬林同志的表現也就到此為止了,畢竟他面對的,是三倍於他的敵人。而作為文人,
他的觀念也有點問題,昀後關頭拋下了兩個弟弟,自己先跑了。 北路馬林軍就此覆沒。 西路軍完了,北路軍也完了,這個訊息很快就傳遍了遼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