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素懷經國濟世大志的詩人在遇到政治上的重大挫折時,揚言隱居分湖便作為某種精神要脅或向對方開出談判條件出現在他筆下。民國元年他應邀出任南京國民政府總理孫中山的私人秘書,因孫未能賞識他自矜的政治才具,上班未滿三天便拂袖而去,所留下的紀事詩裡就曾明確表示了“不如歸去分湖好,煙水能容一釣舟”這樣的意思。另一次是在一九四九年初春的北京,滿心打算羽扇綸巾輔助共產黨坐天下的柳因僅被授於中央人民政府委員的閒職,當即上書毛澤東表示不滿,並聲稱“安得南征馳捷報,分湖便是子陵灘”。事後看來其政治目光同樣也相當近視的柳當時儼然視毛為自己的學生兼密友,他似乎又將他一向得心應手的對付孫中山蔣介石的那套玩法拿了出來,結果卻被證明犯下了也許是他一生中最大的錯誤。
還是在加入中國教育會,讀書寫作、在同輩間剛嶄露頭角的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