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了。
實際上,英國工黨政府感興趣的只是在西德成立一個社會黨政府,這個
政府將與英國工黨政府合作,並能抵消美國在波恩日益增長的影響和力量。
英國人與社民黨之間這種曖昧的關係使得德國公眾感到又一次受到盟國的愚
弄,社民黨的支援率開始下降。
炸彈丟擲後,阿登納把竟選的基點放在他認為德國人民真正關心的“肚
皮”問題上:為其提供更多的食品、足夠的住房、就業保障以及其他生活必
需品。他為基民盟佈置了競選戰略。他向黨員們強調說,一個政黨如果能使
德國人相信,它能滿足他們日常生活中的這些緊迫要求,它就能贏得他們的
選票。舒馬赫提出的重工業國有化、社會主義計劃經濟、在冷戰中奉行獨立
的外文政策以及摒棄馬歇爾計劃等等主張對於尚處於溫飽狀態的德國人來說
太遙遠而抽象,因此,基民盟競選主題應是“肚皮政治”,讓人們感到基民
盟對他們生活的關心。
阿登納沒有忘記那個主張搞社會市場經濟的經濟學家艾哈德教授。艾哈
德當上雙佔區經濟委員會的負責人後,主持幣制改革和整個經濟的復興工
作。幣制改革從1948 年6 月開始,到1949 年春天已初見成效,艾哈德自由
市場經濟計劃的實行使西佔區經濟起死回主。商品又重新擺上貨架,西部的
德國人在戰後第一次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去工作、去花錢,也第一次感到了
今後生活的美好前景。為了贏得競選勝利,阿登納請出了艾哈德,將這個德
國人的寵兒拉入基民盟,並讓他參加竟選活動。艾哈德成了阿登納的一筆政
治資本,成了他“肚皮政治”口號的可靠支柱。
1949 年8 月14 日是西德大選日,東西雙方都對這次選舉給予高度重視,
大選的結果將產生一個新的德意志國家和它的政府。西部有78.5%的合格
選民參加了投票。選舉的結果大出社民黨人意外:基督教民主聯盟得票率為
31%;社會民主黨得票率29.2%;自由民主黨得票11.9%;剩餘選票為許
多小黨派和臨時黨派瓜分。
這樣的結果在社民黨的意料之外,卻在基民盟主席阿登納的意料之中,
這是他幾年來逆境中奮戰的結果。事實證明了一點,這就是阿登納的竟選戰
略完全正確,德國人投誰的票是由其自行抉擇。孤獨的思想家舒馬赫顯然忽
視了普通老百姓的想法,但他認識到錯誤時,為時已晚,聯邦總理之職也因
此而失之交臂。基督教民主聯盟—基督教社會聯盟得票736 萬張,社會民主
黨得票693 萬張。從這以後的近20 年時間裡,社民黨在選舉中始終處於落後
地位。
緊接著,聯邦議院根據竟選結果進行了議席分配。有10 個政黨和派別參
加了總共402 個議席的分配。結果如下:
基督教民主聯盟——基督教社會
聯盟139 席+柏林代表2 名
社會民主黨131 席+柏林代表5 名
自由民主黨52 席+柏林代表1 名
德意志黨17 席
巴伐利亞黨17 席
德國共產黨15 席
經濟建設協會12 席
中央黨10 席
民族右翼5 席
石勒蘇益格州聯盟1 席
無黨派人士3 席
共計402 席+柏林代表8 名①
基民盟雖然取得了聯邦議院大選的勝利,但沒有獲得議會的絕對多數。
為了組成一個穩定的政府,擺在阿登納與基民盟面前的一個問題是:應該同
社會民主黨組成一個大聯合政府呢?還是應該同自由民主黨再加上另一個小
黨組成一個所謂的小聯合?另一個問題是黨內意見不一致。在三個佔領區
中,基民盟還沒有一個統一的黨組織,也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