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部分

這象徵著“紫氣東來”。轎伕們個個穿戴一新,昂首挺胸,神氣十足,好像前來上任的不是坐在轎子裡的人,而是這些抬著轎子的年輕後生。

神氣的還有前面的旗、羅、傘、扇,護衛親兵騎著的高頭大馬,以及喝道喊路的衙役。更讓夏雨軒驚異的是,他還沒有上任,六塊高舉的銜牌已經為他歌功頌德了。什麼“壬午舉人”、“己丑進士”、“翰林編修”、“五品頂戴”、“賞戴花翎”、“通州正堂”云云。轎子後面,還有當跟馬的,捧護書的,押班次的,以及吹吹打打的樂班。

到了八字牆前,轎伕們還不忙著把他抬進去,而是圍著門牆繞起了圈子,所謂是“兜青龍”。進了府衙大門,便是一系列的跪拜儀式。

在大門通向二門的中央甬道上,有一個亭子,名曰戒石亭,又稱聖諭牌坊。從大門進去,正面刻著“聖諭”兩個大字,背面則刻著聖諭的具體內容:

爾俸爾祿,民膏民脂。

下民易虐,上天難欺。

這十六個大字,是皇帝告誡地方官員不可貪汙腐敗、虐政害民的“座右銘”,因此稱之為“戒石”。州官大老爺坐在大堂上,儀門一開,這十六個字便赫然入目,令你心驚膽戰。不過,據說許多州官大老爺在坐堂辦案時,都要關閉儀門,也就將這十六個字遮之目外了。

戒石亭過後便是儀門,夏雨軒下了轎子,穿上公服,被人攙扶著,向儀門跪拜。拜完儀門又拜衙神。按照中國“百工技藝,各祀一神”的規矩,州縣衙門裡祭祀的是蒼王和蕭王,即“蒼王信徒,蕭王子孫”是也。蒼王即是造字的倉頡,而蕭王則是西漢時劉邦的首任相國蕭何。

拜完衙神,夏雨軒被簇擁著進了大堂,換上朝服,朝北面跪了下來,這叫“拜闕”,又叫“叩謝聖恩”。拜闕完畢拜大印,大印拜完了,又脫去朝服,換上公服,被禮房的執事領著,前後左右走了一遍,將宅神呀灶神等等各路神仙都一一拜到,免得日後他們跟自己過不去。

都拜完了,便輪到別人拜他了。他在大堂朝南而立,所謂行“公座”禮。行禮前先發梆,頭梆傳點七下,義為“為君難為臣不易”;二梆傳點五下,義為“仁義禮智信”;三梆傳點三下,便是堂匾上的“清慎勤”三個字。三梆過後,新官升堂,按照“奉聖命”三個字,敲三下堂鼓。堂鼓敲過,便請他入座,早已等候在大堂兩旁的屬員、書吏、差役一起向他參賀。參賀完畢,按照“叩謝皇恩”四個字,敲四下退堂鼓……

這一天儀式下來,夏雨軒被折騰得通身是汗,精疲力竭。本來這些儀式過後,還要拜廟拈香,什麼孔廟、關帝廟、文昌帝君廟、城隍廟都要一一拜到;拜廟之後還要清倉盤庫,凡屬銀庫、料庫、糧倉都要一一查驗;然後還有閱城巡鄉、清厘監獄、對簿點卯、傳考生員、懸牌放告、回拜縉紳等等。

夏雨軒早就不耐煩了,他等不及了,他需要馬上辦公查案。退堂之後,他馬上找來典史和狼、狗、狐三班,立即佈置新任倉場總督鐵麟交給他的任務,巡查被甘戎丟失的蘭兒,並限期偵破此案……

※※※

倉場總督衙門的後宅裡鬧得昏天黑地,蘭兒失蹤的訊息很快就傳回了北京,蘭兒的父親惠徵當天晚上就帶著家人趕來了。

鐵麟急忙吩咐孫嬤嬤給惠徵一家準備吃飯和住宿的地方,又向惠征夫婦稟告了蘭兒丟失的情況和求夏雨軒幫助尋找的情況。除此之外,他真的不知道該說些什麼。能說什麼呢?到了這個地步,任何安慰的話都是多餘的。更何況蘭兒畢竟是甘戎丟失的,他得負責任,天大的責任他都得承擔下來。

惠徵倒還沉得住氣,惠徵的夫人可丟了魂似地大哭大嚎起來。哭得人膽戰心驚,心煩意亂。蘭兒還有一個妹妹,還不到一週,聽著母親的哭叫,也嚇得哇哇哭了起來。

孫嬤嬤一邊勸著蘭兒的母親,一邊從她的懷裡把孩子接過來,抱著哄勸著。

惠徵火了,衝著老婆叫喊起來:“你嚎什麼嚎,咱是來找孩子的,不是讓你來嚎喪的。你哭你嚎,能把蘭兒嚎回來嗎?”

蘭兒的母親根本就聽不進惠徵的責罵,發了瘋似地哭天搶地:“蘭兒呀,蘭兒呀,你在哪兒呀……你快回來呀,你要是不回來,媽也不活了,老天爺呀,你可憐可憐蘭兒吧,讓蘭兒快點兒回來吧……”

自從見到父親稟報了蘭兒丟失的訊息以後,甘戎就躲在屋子裡一直沒出來,連蘭兒的父母來了她也沒見。她覺得把蘭兒弄丟了,再也沒臉去見蘭兒的父母了。她呆呆地坐在炕沿上,不吃不喝也不動,甚至連口大氣都不出。這可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