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部分

,你忙什麼呢?知道你會死嗎?你靠忙碌來逃避管用呢?

8 老牛五六年前曾在電話裡嘲笑我,說我是“市場上的斯賓諾莎”,這諷刺當然是開玩笑的,說的卻是那些從未躍起過的灰塵的快樂。你們的世界比較牢固,你們一直生活的山洞中,但我曾聞到陽光,柏拉圖也曾在山洞中聞到陽光,他說,“世界不這是樣子”,斯賓諾莎同樣敏感地聞到陽光,“上帝可能是另一個樣子”,他說,他說………他躍起過,但同我一樣,也沒有看清楚世界。

9 佛陀宣稱,在終極尺度上,世界是看不清的,無從說起的,因為很難說有眼睛,也很難說有世界,佛陀曾於禪定中照見五蘊皆空,我猜他幾乎已達到想象與真實的邊界,佛陀是敏感者,這位敏感者曾躍起很高,並自認為那是頂點,他已得到全部資訊的本質,他說,所有的一切都是因緣,相續相依,但因緣是什麼?沿著這一條路追問,會被問到語言之外,在那裡,我統一稱為人類想象力控制的王國,那裡有很多我們未曾察覺到的資訊,在那裡,我們是夢,你們也是,一切都是夢中夢。

10 佛說,我不是佛,沒有佛,佛未說過一句話。信佛的人說,也許有語言,也許沒有語言,所以講不清,他們認為自己講得清“講不清這一件事”,當然了,這種智慧我能理解,在價值判斷上,否命題永遠是更容易對的,因為否命題更開放。

11 敏感者一般在直覺上喜歡否命題,他們感到死亡的壓力,他們的反抗或叛逆之後,會留下一片廢墟,他們的工作多半是在那廢墟上展開的,那便是自由,擁有了更多的資訊,便可讓一切重新開始,於是世界不再是原來的樣子——想象的翅膀終於展開了,他們凌空飛起,尋找出發地,尋找家園,尋找新的休息地,尋找我們可以安睡的地方,有人還會尋找我們最後的目的地,這是狂徒在飛,呵呵,壯麗的飛行!

12 死亡是一個否命題。

13 有了死亡,那些被市俗生活抓住的意義便塌陷了,快樂、尊重、性、成功,幾乎所有的一切,那是被包圍在屠場中的人群,醫院就在他們身邊,火葬場也在,喪鐘天天在敲,海明威曾問:“那聲音聽來為何如此令人不適,那鐘聲為誰而鳴?”

他敏感。

14 不是死亡開放,而是死亡令生存開放(或表現得參差不齊,豐富多彩),這是有頭腦的敏感者懂得的,敏感者就如同在槍林彈雨中生活,他們感到危險,他們警惕地尋找逃脫之路,他們的意識狀態高於常人,他們太警覺了,常常把現實與想象弄混,常人當然地不相信他們,認為他們是大話者,無用者,無病呻吟者,但是,且慢,他們蒙對的機率其實遠高於常人,他們的預言範圍也很大,三百年後,人們才驗證了司湯達所察覺的人性,人們不相信敏感者,因為有時敏感者會在常識上出一些荒謬的錯誤,但是,如果大家耐下心來比一比,看誰能把一件事情做得更好?敏感者由於專注細緻,常常會把事情做得很完整,只是他們做的事情常人不感興趣罷了。

敏感者手記(2)

15 常人的那一套不過如此。

16 當然,另有一些敏感者天生便看到否命題帶來的開放。

17 試想,人生若是沒有面對那冰冷堅硬的否命題——死亡,那麼人生怎會向所有的方向邁進?生簡直就是被死壓迫著前行,去尋找其它的出路,人們看不到,對錯是隱喻,生死是隱喻,話語仍是隱喻,一切皆隱喻,那真實是那麼艱難,所謂的本體讓一代代敏感者費盡了心血,什麼物自體,什麼意志,什麼神,什麼太一,什麼梵,什麼涅磐,都是從某些角度契入那隱喻,人們的思想遲鈍到只會被無限、死亡之類的詞語嚇倒,但並不是所有人都在那裡停住了,佛陀便是靠四禪之後的一次超越,感到了本體之後的一片開放,數學家康托爾發現了與無窮有關的演算,牛頓便使用數學表述代替了更為繁複的哲學論述,這些倔強的人類開創的有關隱喻的孤島,像黑暗中的一星星火光,雖然這些孤島之間目前還缺乏聯絡,但人類眼下的多數希望也就在此,要知道,一旦聯絡在孤島間完成,火光便會照亮一大片未知之地,可令我們的視野更加開闊,可令我們對自我與宇宙有更多的瞭解,可令我們的存在具有更多的廣延——但遲鈍者才不關心呢,哼哼,他們看不到這些光亮與他們的生命的緊密聯絡,唉,懶惰者,昏睡者,忙碌者,坐在別人的粗腿上卻不知感謝的人,假裝能握住命運,卻把命運交給別人的人,除了相互劫掠,你們其實並不懂得更多,你們的自大與自信是多麼地虛假啊——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