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部分

激動,因為感慨萬千,因為受到啟發,總之,我也一點也不空虛,相反,我感到充實,我抓著那本叫我喜愛的書,簡直心裡樂開了花,因為我知道,只要這本書不讀完,我就是幸福的,即使讀完了,我也可以感到安慰,因為只要是我想讀的時候,便可以拿出來再讀一讀。

作為一名作者,我從心裡特別地感激我的讀者,對於說我不好、數落我的讀者,我也心存感激,因為他們至少讀了幾行,而且我還特別地覺得對不住他們,因為他們花了同樣的錢去買那一本書,這都是宣傳搞的,所以我心裡很不喜歡宣傳,它經常會誤導一些讀者白花錢,給他們的生活添堵。當然,我自己在這上面的教訓也是很慘痛的,以至於我在書店若不是讀上三頁以上,就絕不會把一本書買下來。

而對於那些喜歡我的讀者,我簡直是有點不知如何是好了,說感激那是太簡單了,事實上,那些讀者們給我的東西不僅僅是經濟上的支援,還包括很多別的支援,在我年輕輕狂的時候,曾誤以為自己十分了不起,覺得我的感受十分真實,直到我的感受從讀者那裡反彈回來,才叫我發現,所有的真實都是相對的,也許我對某件事具有很強的感受,但如果那感受叫讀者覺得很荒唐,我就不得不回過頭來看看,那感受到底是什麼……我曾仔細考慮過這件事,終於有一天我明白了,只有我與讀者同樣感到真實的感受才是真實的,如果一件事,沒有得到兩個人的認同,那麼這件事就是純粹的個人性的事件,它不能稱做完全的真實……當然,這只是讀者給予我的很多東西中的一項,事實上,從某一個方面講,是讀者令我成長,我的很多看法都因為讀者的提醒而發生改變的,那些善意的,細心的,碎碎的,東一句西一句的提醒,叫我感到讀者的善意與幫助,而能夠無償地得到那些善意與幫助,我覺得完全是一種運氣,這種好運落到我的頭上的感受,是用言語無法形容的。

有一陣兒,我曾徹底地陷入過自我,竟指責讀者不能完全地領會我要傳達給他們的意思,現在想想真是羞恥,因我完全地站到了作者的立場上說話,那個立場是如此的孤立,如此地不真實與尷尬,因為在那裡,只有作者一個人,在那裡,我重新變成一個新手,一個沒有讀者的作者,而且還孤芳自賞,想想真是可笑與無聊……我努力了半天,難道不是為了贏得讀者麼?我怎會在有了讀者以後,重新跑到起點?

讀者的權力(2)

我想,我是願意有讀者的,我更意與讀者站到一起,去分享文字的魅力與交流的喜悅,雖然那是一種默默的無聲的交流……當讀者的眼睛從我寫的一行行字句上掃過,我是一種實實在在的存在,讀者也是,在我身上發生的一切,也在讀者身上發生著,但若沒有讀者的閱讀,這一切怎麼會發生呢?

要領會這一點,我必須既是作者,又是讀者,而我更喜歡作為讀者的權力,它不僅可決定作者命運(這其實不重要,因為總會有更多的作者),更可決定一種想法的命運,而後一點尤為重要,因為如果那想法是有生命力的,那麼它便對很多人有價值,不然的話,它就該自然的終結,決定這一點的無疑是讀者,如果一本書不能令我從中得到東西,不管那東西是什麼(娛樂、啟示、感動等等),那麼我便有權決定不去思慮它。

我們終將會知道(1)

中午去街上轉轉,穿著短袖,晚上再次出去散步,只是加了一件夾克,在廈門,現在仍可整天開著窗子,就像永遠在戶外,最棒的是,還不用擔心蚊子,看到北京夜裡的氣溫已到零下了……好天氣真是了不起的禮物,叫人心情舒暢,恨不得謝謝誰……黃昏時坐在陽臺上,看到一架飛機從西邊的天上飛過,噴出的尾氣反射著陽光,移動起來像一支閃亮的梭子劃過天際,海潮聲令人有一種飄浮感,我點上一支菸,看著吐出的煙霧消散在海風中,此時,悲觀的情緒一掃而空,耳邊迴響著一句剛剛從書裡看到的口號:我們一定要知道,我們終將會知道。

這句口號是數學家希爾伯特在1900年的世界數學大學上喊出的,理智地講,它是一種樂觀情緒的產物,但卻叫人心情振奮,雖然哥德爾永遠粉碎了作為哲學家希爾伯特的雄心,用他的不相容定理證明了我們不可能透過約定的公理得到關於這個世界的真實圖景,但作為數學家的希爾伯特仍舊可以不失望,因為我們仍可知道一些實用的知識,這些知識連綴起來,仍舊可描繪這個世界,至少可以描繪我們的希望。

在我所見過的事物當中,數學仍是最美的,它有時候有點用處,有時候又完全沒有用,數學裡有一種明晰與簡潔,利用那些符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