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部分

走到頂上,我又順著臺階往下走,孫菊靈嫣高聲問我。

我回她,天無絕人之路,光明就在棺材裡,讓她快點跟上。

走下兩米多,我發現了與那座能映天際的墓室壁畫類似的一些壁畫。人物形象倒似在誦經苦讀,而且似乎在講述一個大型典籍搬遷的故事。

費了一番周折,找到了開棺機關,左五右三地摁了八個石鈕後,一個大型的墓陵圖書室呈現在我面前。

有點失望,本來以為是金碧輝煌的皇家寶貝呢。

孫菊靈嫣呼呼地跑上來,略帶讚譽地道:“沒想到你小子還有點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的大丈夫氣概。”

我大言不漸:“在死神面前,只要你保持不屈的鬥志,任他泰山壓頂,百魔抓心,亦能巋然不動,死何懼有之,只不過是生命的另一種生存方式而已。”

看到一層層的滿棺室的書冊,孫菊靈嫣就要飛撲而下,我趕緊一把拉住她,取了吸盤軟梯,對她道:“這種事,還是爺們先下,女人的陰氣往往會引發不可想象的災難。”

沒容她分辯,我動作麻利地在智慧軟梯的慢放中進了棺室。

經過幾次欲死還生的探墓考驗後,我發現自己處變不驚的本事見長,竟能在未知石棺最終划向何處尚未測知的情況下,泰然自若地在滑動的石棺中實施較為細緻的觀察和揣摩。

墓室中的書冊都擺在專用的石盒裡,石盒做得非常精緻,有點象現代建築裝修常用的大理石,但細看那些紋理,卻又比大理石還要細膩,當然,也不是漢白玉。

石棺的長度,估計得有六七十米,寬也有三十多米,弄不好是典型的七三比例。

誰能下這麼大功夫,弄這麼一堆堆的書,究竟要做什麼用?

我拿起一本,看到在書的左下角有“文淵閣”三個字。

當時,我不知道“文淵閣”是收藏《永樂大典》的。史稱,明末文淵閣被焚,世上最浩繁的《永樂大典》可能毀於大火中,清乾隆年間,整理過一次,但八國聯軍時期,此書又遭浩劫,大多散佚。

《永樂大典》始纂於永樂元年(1403),永樂五年完成。計22937卷。主編為解縉、姚廣孝等。《永樂大典》編纂之初,定有凡例21項,對材料的取捨、分類、排比等都有明確規定。全書按《洪武正韻》的韻目編排,以韻統字,以字系事。舉凡天文、地理、人倫、國統、道德、政治制度、名物、奇聞異見以及日、月、星、雨、風、雲、霜、露和山海、江河等均隨字收載。全書分門別類,輯錄上自先秦,下迄明初的8000餘種古書資料。凡入輯之書,不許任意刪節塗改,必須按原書一字不差地整部、整編、整段分類編入。這種編輯方法儲存了明代以前大量的哲學、歷史、地理、語言、文學、藝術、宗教、科學技術等方面豐富而可貴的資料。

沒想到,我這一歪打正著的發現,又引起了一場八國聯軍式的明爭暗鬥,我差點小命嗚呼,皮教授差點被逐出科考院。

第二十二章 生門756

前前後後地把石棺裡的書看遍以後,孫菊靈嫣吵吵著要想辦法出去。

她的意思很明顯,又準備向國家有關部門報告歷史性的考古發現。

這《永樂大典》當年被燒被盜被搶的是副本,正本只有明成祖朱棣一個人知道埋哪兒了。有專家認為可能埋在他的墓葬地宮裡,也有專家說會分開秘藏,以免墓陵被盜,永樂大典也遭殃。

歷史上的爭論,從來都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只有等到有珍貴文物發現後,才會都閉上嘴巴。

用皮教授的話說,最有遠見的歷史、考古學家就是永遠不讓歷史真相說話,就象《紅樓夢》只有前八十回,養活了一批又一批靠紅學吃飯的人,至今仍方興未艾,讓人大大地發財。

所以,為防止孫菊靈嫣急不可耐地出去宣告,我立即開動腦筋,將所有記憶中的《機關秘學》的機關設計構圖浮想了一遍,準備找到能暫時性閉鎖墓陵的機關,把我和孫菊靈嫣困在這座集結了幾代人智慧而設計的寵大墓群裡,給她講點另類的知識,研究點更為隱秘的機關玄學,實現教授所說的,讓歷史真相只掌握在少數人手裡的願望。

當前要緊的是先加速石棺的滑動,然後看看這些石棺的終極目的地。

真是有心人,天不負,在我試著確定了八卦向,第一次用四娘曾經教我的心卦羅盤學會了在封閉環境中定向,在震坤位找到了二十六本石書,一絲不苟地按照書位,一個個放到石棺的底槽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