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這也是織星族艦隊最常用的陣列。
如果是織星族主力艦隊。那麼充當核心的肯定是神母號。
問題是,林鳳統帥的不是織星族主力艦隊,不但沒有神母號這樣的超級戰艦,連主力艦都沒有。
陣列頂端的位置留了出來,那是為林鳳準備的。
小型戰艦的攻擊力算不上強悍,特別是在主力艦面前,相比之下,林鳳駕駛的女皇戰機反而更加突出。
顯然。要想突破雷凌族艦隊組成的方陣,特別是那四艘主力艦的封鎖。只能把希望寄託在女皇戰機上。
林鳳沒有推託,她是這支艦隊的統帥,理應一馬當先。
只是,十艘流影艦沒有加入佇列。
此時,之前駕駛太空戰機出來跟敵人交戰的十名女武士已經回到自己的戰艦上,接管了戰艦的指揮權。
在林鳳下令組成陣列的時候。十艘流影艦以最快的速度離開了戰場。
不是逃跑,也不是撤離,而是另有所圖。
從正面攻擊艦隊方陣是最愚蠢,也是最老套的辦法。如果有絕對的戰力優勢,問題還不是很大。如果沒有絕對的戰力優勢。特別是足夠強大的攻擊力,那麼從正面發動進攻肯定會遇到麻煩。
顯然,林鳳統帥的艦隊沒有絕對的戰力優勢,攻擊力也算不上強大。
就算女皇戰機的攻擊力跟主力艦相當,可是艦隊裡的其他小型戰艦都缺乏攻擊力,別說跟主力艦相提並論,甚至不比雷凌族的小型戰艦好多少。依靠這些小型戰艦,顯然無法突破敵人的方陣。
從側面發動攻擊,才是突破艦隊方陣的理想辦法。
毫無疑問,流影艦擁有速度上的優勢,而且攻擊力不算弱。如果能夠在林鳳他們拖住敵人的時候,機動到敵方側面,再發動攻擊,就能打亂敵艦隊的陣列,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只是,林鳳依然沒有太大的信心。
關鍵就是,在雷凌族的艦隊裡面有四艘主力艦,而且都是sss級主力艦。
雖然那是四艘在一千多年前,也就是第五次格林尼治戰爭期間建造的主力艦,算得上是老掉牙了,但是主力艦就是主力艦,不管是攻擊力、還是防護能力都遠在小型戰艦之上,唯一不如的只是機動效能。
其實,這四艘主力艦不算落後。
很簡單,持續了一千年的和平盛世,讓包括雷凌族在內的所有頂級文明都不太重視軍事力量的建設與發展。由此導致的結果是,在過去的一千年裡,銀河系聯盟的軍事技術並沒有太大的進步。
雖然在第五次格林尼治戰爭結束後,銀河系聯盟並不相信一紙停戰條約就能帶來永久的和平,矽魅聯盟也不會忘記慘敗所帶來的恥辱,因此停戰條約只是停戰,只是讓雙方有時間恢復元氣,等到再次具備發動戰爭的實力之後,戰爭就會再次爆發,所以在隨後的大約四百年裡,包括頂級文明在內,銀河系聯盟的大多數文明都以軍事建設為重,不但維持了戰爭期間的軍隊規模,還耗費大量資源開發軍事科技。但是在此之後,戰爭沒有像大部分人預料的那樣再次爆發,而且各方面的情報都表明,矽魅聯盟沒有在短期內發動入侵的能力,也沒有為戰爭做準備。結果就是,包括七個頂級文明在內,銀河系聯盟的各個文明陸續降低了對軍事建設的重視程度,甚至連人類聯邦都受到了影響。在此後的大約五百年裡面,銀河系聯盟的軍事科技始終沒有獲得實質性的發展,即便是一些已經開發出來的先進技術,也因為成本等因素沒得到推廣應用。
可以說,銀河系聯盟浪費了這五百年。
雖然處於維護軍事力量,包括雷凌族在內,銀河系聯盟的七個頂級文明陸續建造了一些新式戰艦,比如在過去五百年裡,雷凌族就建造了三百多艘新式主力艦,還大量採用了新興技術,但是跟保有的數量眾多的主力艦相比,新建的主力艦根本不算多。即便在雷凌族艦隊裡面,依然是以那些在第五次格林尼治戰爭期間建造的主力艦為主,新建主力艦所佔的比例不到三成。此外,透過改進等方式,很多已經服役了一千多年的主力艦依然擁有足夠強悍的戰鬥力。
在第六次格林尼治戰爭爆發之前,恐怕連萬羅戰皇都認為,那些經過了現代化改進的主力艦足以應付矽魅聯盟的威脅。
顯然,事實並非如此。
發生在北四區的戰鬥已經證明,在過去的一千年裡,矽魅聯盟不是沒有做準備,而是一直在做準備,只是沒被銀河系聯盟發現。更重要的是,矽魅聯盟把戰爭準備的重點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