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屹的眉頭跳了幾下,想起了看過的一份資料。
雖然加入特偵大隊後。楊屹一直跟隨林鳳東奔西跑,但是隻要有空閒時間,他就會學習基礎知識。
對特偵大隊的官兵來說,與敵人有關的資料都是基礎知識。
在一篇資料中,提到過這種鐵甲狂戰。
嚴格說來,這個傢伙不是鐵甲狂戰,甚至算不上是矽魅戰士。
變種鐵甲狂戰,是第五次格林尼治戰爭的產物,也是矽魅聯盟針對銀河系聯盟修建的永固要塞研發的戰爭利器。
經過四次格林尼治戰爭的洗禮之後。不只是人類聯邦,銀河系聯盟的所有文明產生了一個共識,即在短期之內,銀河系聯盟難以掌握戰爭主動權,如果格林尼治戰爭再次爆發,銀河系聯盟依然得以防守為主。關鍵就是,銀河系聯盟並非鐵板一塊,佔據主導地位的七個頂級文明位於南阿爾法星系中心區域。遠離格林尼治隕石帶,受到的威脅最小。而次要文明在南阿爾法星系外圍,在戰爭中首當其衝。次要文明的家園,成為了七個頂級文明應付矽魅聯盟入侵的戰略緩衝地帶。簡單的說,就算在戰爭初期不利,七個頂級文明的家園也不會受到戰火影響。結果是,在要不要採取主動戰略的問題上。七個頂級文明的態度都很曖昧,沒把次要文明的生死存亡當成頭號大事。雖然像人類聯邦這樣的次要文明一直在積極備戰,但是沒有七個頂級文明的支援,根本無法單獨應付來自矽魅聯盟的入侵,更別說主動向矽魅聯盟發動戰爭。
不能主動進攻。就只能加強防線。
在第五次格林尼治戰爭爆發之前,包括人類聯邦在內,所有鄰近格林尼治隕石帶的文明都修建了極為堅固的防線。雖然在第五次格林尼治戰爭初期,因為雷凌族與隱靈族等頂級文明在是否進行全面戰爭動員的問題上發生爭執,耽擱了大量時間,導致除人類聯邦之外所有鄰近格林尼治隕石帶的文明慘遭滅頂之災,但是在抗擊矽魅聯盟的戰鬥中,這些文明構築的防禦工事,特別是永固要塞起到了十分顯著的作用,讓矽魅軍團付出了慘重的代價。肖問天能夠率領軍團守住燈塔星,也與在戰爭爆發前建造的永固要塞有很大關係。可以說,矽魅軍團沒能打下燈塔星,主要就是沒有合適的攻堅部隊,即便是鐵甲狂戰,在人類軍團的防線面前也無法寸進。
顯然,矽魅聯盟需要一種能夠摧毀堅固工事的重武器。
變種鐵甲狂戰由此產生。
所幸的是,在矽魅聯盟研製出變種鐵甲狂戰,並且產出一定數量,使其能夠在戰場上發揮作用的時候,銀河系聯盟已經取得戰爭主動權,人類軍團也跨過了格林尼治隕石帶,將戰線推進到了北阿爾法星系,並且在“庫恩…巴里昂要塞”打響了和平曙光戰役。在轉為防禦作戰的情況下,變種鐵甲狂戰失去用武之地。只是在戰爭結束前,也就是雙方簽署停戰協議之前的幾次小規模戰鬥中,矽魅聯盟出動過變種鐵甲狂戰,攻佔了幾顆鄰近格林尼治隕石帶的星球。
正是如此,在第三戰區的資訊庫裡面,關於變種鐵甲狂戰的資料並不多,而且也沒得到人類聯邦重視。
說白了,變種鐵甲狂戰本身就是不自然產物,而是轉基因技術的果實。
當時,幾乎所有科學家都認為,這種超越自然的存在不可能太多,而且培養的代價實在是太大了,未必抵得上發揮的作用。此外,矽基生命本身的特性,使任何一種透過轉基因技術弄出來的非自然生命形態都無法獲得漫長的壽命,也就無法發展壯大,甚至不可能長期存活下去。
如果在戰爭期間,為了戰爭需要弄出幾頭短命的變種鐵甲狂戰,那還可以理解。
問題是,在和平時期,矽魅聯盟沒有任何理由耗費大量資源培養變種鐵甲狂戰。
只是現在,這些科學家的預測被證明是錯的,還錯得離譜。
這個大傢伙,身高是五十米,也許腰圍也是五十米。當然,這個說法不大恰當,因為鐵甲狂戰有四條腿,體形與牛相似,沒有腰圍的說法。毫無疑問,這個變種鐵甲狂戰的體重肯定十分驚人。
沒有一千噸,都有八百噸。
相當於十多輛重型坦克!
更恐怖的是,它的體表覆蓋著一層厚達數米,甚至十多米的岩石。
哪怕只是普通的岩石,也足以擋住十級戰兵的攻擊。
“看它的腳。”
聽到傑克遜的提醒,楊屹朝變種鐵甲狂戰的四隻巨腳看了一眼,心裡也涼了半截。
四個如同放大了一百倍的牛蹄般的巨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