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這也涉及到了一個更深入的問題。
這就是,原能轉換器的產量,特別是小型原能轉換器的產量始終不足,某些時候甚至跟不上消耗的速度。
顯然,這正是限制人類軍團戰鬥力的關鍵問題。
雖然獲得了織星族的聖器,也掌握了生產原晶的技術,但是製造原能轉換器,特別是小型原能轉換器,還需要數十種材料,其中一些還極為罕見。受此影響,小型原能轉換器的生產效率始終無法得到提高。因為產量有限,所以數百年來,人類聯邦只能用小型原能轉換器武裝少數官兵。雖然一些老兵透過嘉獎等方式獲得了小型原能轉換器,但是通常情況下,只有正規軍事院校培養的軍官才有資格獲得小型原能轉換器。也就是說,人類軍團中的絕大部分士兵並不是戰兵。至於控制與使用小型原能轉換器必須的條件,也就是戰體,玉家早就在織星族與梅森族的幫助下找到了解決辦法,也早已在全聯邦推廣事實,確保所有新生人類都擁有戰體。
當然,人類聯邦需要的不只是小型原能轉換器,還有大型原能轉換器,特別是用到戰艦與要塞上的高階貨。
雖然大型原能轉換器的產量更低,但是需求量少得多,因此供需問題還不是很突出。
至於用小型原能轉換器武裝所有官兵,那是不敢想像的事情,也從來沒有人有過這樣的想法。
要知道,人類聯邦的人口總量接近十萬億,在進入全面戰爭狀態之後,所有適齡公民都有服役義務。雖然需要更多人在後方從事生產工作,並不是人人都要參軍,但是人類軍團的兵力早就超過一百億,而且以每年百分之五的速度遞增。很明顯,以人類聯邦掌握的資源根本無法制造出這麼多的小型原能轉換器。
所幸的是,這不只是人類聯邦面對的難題,四個二流頂級文明也不例外。
和平時期,因為沒有必要保留太多的常備軍團,所以四個二流頂級文明還能夠實行精兵政策,特別是昆陽族與極境族,其常備軍團全都是精銳部隊,所有官兵都依靠小型原能轉換器獲得了強大的戰鬥力。只是,在戰爭時期,隨著軍事力量擴充,加上巨大的戰爭傷亡,沒有任何一個文明能夠繼續推行精兵政策。
其實,這也是人類聯邦能夠堅持數百年的關鍵原因之一。
交戰雙方的軍團中,除了軍官與少數老兵,絕大部分士兵都是普通存在,最多隻是使用由原能驅動的武器裝備。
按照玉明震的說法,如果誰能率先解決生產小型原能轉換器的問題,也就是提高小型原能轉換器的產量,誰就能在戰場上掌握主動權,甚至獲得壓倒性的優勢,從而迅速取得這場戰爭的勝利。(未完待續。)
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各有盤算
顯然,對楊屹來說,這些玉家無法解決的問題根本就不是問題。
只是,楊屹沒有急著向玉明震攤牌,畢竟當務之急不是增強人類軍團的戰鬥力,而是消除人類聯邦的內部矛盾。
玉明震是論制委員,而且玉家的威信依然存在,所以在他發出號召之後,另外十名委員全都答應返回家園星系。
其實,就算他們有所顧慮,拒絕返回家園星系,也不會有半點影響。
戰略委員會總共有十一名委員,而這個數量本身就跟權力有關。簡單說,必須有超過三分之一的委員聯名,才能發起涉及聯邦與多個戰區的提案,而且必須獲得三分之二以上多數支援才能正式生效。這意味著,至少要四名委員才能發起提案,而且最多也只需要四名委員就能否決提案,因此只需四名委員就能讓戰略委員會正常運作。事實上,在處理絕大部分問題的時候也只需要四名委員做出集體決定。至於其他委員,只要不反對,就不會對戰略委員會的決議產生影響。
正是如此,玉家才能控制戰略委員會。
數百年來,只有在玉真逝世之後的那幾年,玉家控制的委員不到四個,在戰略委員會喪失了發起權與否決權,其他的時間裡,玉家都有發起權與否決權。因為玉家掌握著原能轉換器的生產技術,而且壟斷了原能轉換器的生產能力,所以在玉家發起提議之後,其他委員很少行使否決權。
顯然,跟玉家親密的那三名委員最先返回。
在楊屹看來,有他們三個就足夠了。只是,其他委員積極的返回家園星系,也不是什麼壞事。
因為是玉明震發起了這次全體會議,所以由他主持會議。
當然,會議地點就是軍部總部。
出於安全方面的考慮,玉明震下達了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