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96部分

族人員,但是並非所有船隊都及時採取了行動,也不是所有的滯留人員都認識到局勢的嚴重性,因此仍然有很多船隊與滯留人員沒能及時撤走。

當然,這也與那些投靠了其他文明的長老有關,即這些長老下達的命令跟康盛女王的命令有衝突,導致一部分分散在外的船隊與滯留人員在收到命令之後,不知道應該按誰的吩咐採取行動。

在玉明輝來到極境族母星的時候,已有八成船隊與滯外人員返回了南部大區。

至於另外兩成,也許在戰爭結束之前沒什麼好指望的了。

這些沒有能夠返回南部大區的船隊與滯外人員,幾乎全都成了人質,其中一些還投靠了其他文明。因為幾乎都是非戰鬥人員,所以在遭到其他文明襲擊的時候,只有少數船隊與滯外人員進行了抵抗。只不過,面對強大的昆陽族、狂獸族與兵域族,又沒有合適的武器,抵抗沒有多大的意義。

只是,康盛女王也知道,能夠將八成的船隊與滯外人員接回來,已經是能爭取到的最好的結果了。

別忘了,在此之前,極境族承擔的主要任務就是為昆陽族、狂獸族與兵域族提供後勤支援與保障。為了避免直接出兵參戰,極境族幾乎承擔了所有的後勤運輸任務。任何時候,都有數千萬艘極境族的飛船在各條航線上奔走,而這些飛船上有超過一百億的船員,此外還有十倍於此的基地人員。也就是說,在康盛女王決定轉向的時候,除了數千萬艘飛船,還有一千多億極境族的人員分散在南阿爾法星系的各個地方。雖然相對極境族的人口總量,這不算太多,但是要在如此短的時間內,讓這麼多的飛船與滯外人員接到命令,並且及時返回南部大區,顯然是個大麻煩。再說了,在很多執行軍事運輸任務的飛船上還有昆陽族、狂獸族與兵域族的人員,甚至是軍團。這些飛船上的極境族船員就算打算返回南部大區,也未必能對付搭載的軍團。

當然,康盛女王並沒有因此駐足不前。

在第一批戰艦與軍團回到本土恆星系之後,康盛女王就下達了作戰命令,讓艦隊首先出發。

只不過,這支艦隊的主要任務是去鞏固南部大區北面的防線,而不是發動進攻。

事實上,到這個時候,極境族還沒有一套完整的作戰計劃,自然談不上對狂獸族與兵域族發動進攻。

說得嚴重一點,極境族內部依然存在嚴重的分歧。

雖然在康盛女王表明了立場,加上由新晉長老組成的長老會全力支援之後,極境族內部在是否參戰的問題上不存在分歧,但是在首先對付誰的問題上,也就是首先攻打哪個文明的問題上依然有嚴重分歧。

其實,這也與楊屹有關。

在此之前,康盛女王已經做出決定,而且得到了極境族上下的決定,即極境族在參戰之後首先對付昆陽族。道理很簡單,昆陽族擁有最強大的軍事力量,而且是這場戰爭的主導者之一。只有在打敗了昆陽族之後,才能遏制狂獸族與兵域族,也才有希望透過非戰爭手段迫使狂獸族與兵域族投降。

問題是,康盛女王並沒想到隨後發生的事情。

在明炎王完蛋,以及那個由昆陽族潛心經營了數千年的恆星系被摧毀之後,昆陽族已經不是最具有威脅的對手,甚至算不上對手。根據情報機構提供的訊息,昆陽族已經因為明炎王之死發生了動亂,內部在是否繼續打下去的問題上出現了分歧,因此出現了爭取昆陽族投降的機會。雖然這個機會並不大,畢竟楊屹沒給昆陽族任何保證,但是受自身實力,特別是族群規模限制,昆陽族的戰爭實力已經大幅度降低。按照康盛女王的估計,昆陽族的威脅完全可以忽略了。

這下,問題出來了。

昆陽族不再是威脅,那麼狂獸族與兵域族,誰的威脅更大一些?

換句話說,應該先對付狂獸族,還是先對付兵域族?哪怕到最後肯定要打敗這兩個強大的文明,但是總得有一個先後順序。此外,極境族也需要一些時間完成戰前動員,卻本能因此而放棄進攻的主動權。依靠有限的兵力,必須得找準對手,才能把價值發揮到極限,也才能夠用最小的代價取得勝利。

那麼,到底先打哪一個?

顯然,這確實是一個問題,還是一個連康盛女王都拿不定主意的問題。

如果從直接威脅來看,肯定是兵域族更大一些。很簡單,兵域族的艦隊足以跟極境族的艦隊抗衡,而艦隊是發動進攻的基礎,只有在艦隊取勝之後,才會輪到軍團上陣。因此只要狂獸族與兵域族是否對極境族發動進攻,就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