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威脅,其實是敵人的先鋒已經到達了離家園星系不到五百光年的地方。
這是一個什麼樣的概念?
即便是普通的貨運飛船,也能透過一次空間跳躍到達五百光年之外的地方。如果不是玉家提前設定了預備防線,而且清除掉了原有航線上的空間跳躍結點,設定了很多的陷阱,恐怕敵人已經打到家園星系了。
問題是,這點縱深根本靠不住。
用玉明震的話來說,只要敵人準備充分,留有足夠多的預備隊,那麼在下一次進攻,也就是再次突破了人類軍團的防線後,就能繼續向家園星系推進。因為無法組建更多的軍團來守衛預備防線,所以就算玉家有所準備,也不可能像以往那樣,在預備防線上站穩腳跟,甚至無法及時完成預備防線上的部署工作。也就是說,當敵人再次發動進攻的時候,家園星系就將遭到攻擊。因為其他委員的防區與家園星系沒有關聯,所以他們未必會派遣軍團參與守衛家園星系的戰鬥。
其實,在楊屹回來之前,玉明震所做的主要工作就是完善家園星系的防禦部署。
當然,玉明震也沒有忘記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條件。
這就是,設法把敵人引到其他方向上去,讓敵人認為在攻打家園星系之前,得首先攻佔其他由人類聯邦控制的區域。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玉明震向聯邦當局提出,著手為戰略轉移做準備,即在必要的時候放棄家園星系,因此首先把至關重要的軍事工廠轉移到其他地方,並且放寬對其他戰區的管制。簡單的說,就是讓各個委員可以在本戰區內招募更多的兵員來組建更多的軍團,而且透過提供軍事生產力來幫助這些委員武裝新組建的軍團,從而讓各個戰區都具備獨自抵抗的能力。只有這樣,人類聯邦才能在家園星系淪陷之後繼續抵抗下去,也才有希望在將來某一天奪回家園星系。
當然,這麼做的後果也極為嚴重。
說得簡單一點,就是在讓各個委員統轄的戰區成為實質上的獨立王國,最終必然會導致人類聯邦分裂。更重要的是,在失去了統一協調與指揮之後,沒有一個防區能夠頂住敵人的進攻。也許敵人需要用更多的時間來消滅人類聯邦,但是隻要走出這一步,人類聯邦的敗亡就將成為定局。
正是如此,聯邦當局並沒有批准玉明震的提議,或者說還是討論。
其實,即便是玉明輝也不贊同這麼做。雖然他知道玉明震的意圖是引開敵人,降低家園星系受到的威脅,爭取到更多的時間來加強中部防線與家園星系的防禦部署,從而有更大把握守住家園星系,但是他同樣知道,只要走出這一步就無法回頭了,而玉明震與玉家將因此成為人類文明的罪人。
可以說,不到萬不得已,絕對不能這麼做。
所幸的是,楊屹的迴歸,改變了這一切。
只是,擺在楊屹面前的是一個巨大的爛攤子。雖然楊屹實力超群,而且由他武裝起來的戰兵軍團能夠橫掃一切,但是收拾這個爛攤子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至少需要投入足夠多的精力與時間。
到此,人類聯邦控制的區域僅為北四區的四分之一。如果以恆星系的數量為準,還不到南阿爾法星系的千分之一。如果按照恆星系的規模,準確的說是資源與環境標準來衡量,甚至不到南阿爾法星系的萬分之一。在這個狹窄的區域內,擁擠著十萬億人類,還有約一萬億投靠人類聯邦的其他文明的居民。即便沒有敵人的威脅,只是滿足這麼多人的生存需求就是一個天大的麻煩。甚至可以說,敵人根本不用繼續發動進攻,只需要封鎖這片區域,人類聯邦就因為資源枯竭而敗亡。當然,在人類聯邦的軍事實力大幅度削弱的情況下,繼續發動進攻要比全面封鎖更加划算。
在對戰局有了全面的瞭解之後,楊屹也很是感嘆。
他確實回來晚了,不過還不算太晚,至少及時回到了南阿爾法星系。如果在黑洞裡多耽擱幾十年,恐怕人類聯邦已經不存在了。
隨後,楊屹讓玉洪興派來了一批科學家,還讓玉明震準備了足夠多的飛船。
不是用來運送軍團,也不是用來運送物資,而是運送由那些科學家協助楊屹製造出來的大型原能轉換器。
按照楊屹的安排,這些大型原能轉換器將分批次送往各個恆星系,從根本上解決能源供應的問題,再配合由玉家提供的工業生產能力,基本上能夠滿足各地居民的生存需求,緩解資源上的矛盾。當然,都是由聖器為核心,並且直接驅動的大型原能轉換器,每一臺都能為一個恆星系裡的所有星球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