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49部分

那麼,該怎麼辦?

做為父子,兩人肯定有關聯,只不過這種關聯不在楊屹的記憶當中,是在別的地方,比如現實當中。

現實!?

現實中,楊屹與父親的關聯,其實更多的體現在楊屹與爺爺的關係上,因為至少在倫理上,楊屹的爺爺是楊屹父親的養父,而且楊屹知道的所有跟父親有關的事情都來自爺爺,由爺爺告訴他。

爺爺?

對,就是爺爺!

如果沒有爺爺楊鋒,那麼就不可能有楊屹的父親,也就不會有楊屹。

很簡單,當初就是爺爺楊鋒發現了那艘由創造者留下來的飛船,並且與奶奶一同進入飛船,才有了楊屹的父親。

如果能夠打這道密碼,那隻能是爺爺說的那些事情!

理清了思路,楊屹長長的出了口氣,先讓情緒平靜下來,然後開始回想爺爺告訴他的那些事情,第一紀元末期的事情。

在第一紀元末期,人類的科技已經十分發達,已經遇到了技術的天花板,即人類掌握的宇航技術,只能實現恆星系內航行,卻無法飛出恆星系,因為受到光速限制,人類根本無法克服恆星系之間以光年計算的遙遠距離。雖然人類的科學家從沒有放棄,但是對絕大部分人來說,開發與利用太陽系裡的資源才是根本。為了生存,也是為了理想,楊屹的爺爺與奶奶走上了宇航探險之路。當他們在太陽系的邊緣尋找資源的時候,發現了那艘已經存在了數百萬年的飛船……

隨著楊屹的念頭,四周的場景發生了微妙的變化。(未完待續。)

第九百章 萬物之源

首先出現變化的是地球,幾乎是眨眼之間,這顆湛藍的星球就變得面目全非。

顯然,仍然是地球,不過不是楊屹在照片上見到的地球,而是一個生態環境遭到了嚴重破壞,還幾乎徹底城市化的星球。在這顆根本算不上大的星球上,有數千億居民,不只星球表面,在星球的軌道上還有同樣多的居民。星球自身的資源早已枯竭,人類盯上了附近其他星球,包括地球的衛星月球,以及相鄰的兩顆類地行星,甚至幾顆巨行星的衛星,在這些星球上建立了殖民地。只不過,相對上萬億人的生存需求,資源實在少得可憐,人類只能不斷向外擴張。

地球同步軌道上的行星環,不但是一座巨大的空間城市,更是人類的前進基地。

每天都有成千上萬艘飛船從行星環上出發,飛往分佈在太陽系內的各個殖民地,也有差不多相同數量的飛船從各個殖民地返回。除了這些運輸飛船,還有大量探險飛船不定期離開或者返回。只是,離開的飛船遠遠超過了返回的飛船,而且幾乎每一艘返回的飛船都是滿目瘡痍,有的甚至嚴重損壞。

在那個時代,宇航探險是死亡率最高的行業。只不過,回報也是最高。

雖然每十艘探險飛船中,未必有一艘能平安歸來,能滿載而歸的更不到千分之一,但是隻要有收穫,哪怕找到的只是一顆完全由岩石構成的天體,只要質量足夠巨大,也能讓探險者一夜暴富。如果找到的是一顆由重元素構成的天體,或者是一顆冰彗星,即便只是確定了其執行軌道,所換取的財富也足以敵國。在第一紀元末期的幾百年間,正是驚人的回報讓宇航探險成為了最熱門的職業。當時很多人的理想就是成為宇航探險家,做的全都是一夜暴富的美夢。

這個時候,楊屹的身邊出現了一艘沒有任何特點的探險飛船。

與其他探險飛船一樣,這艘探險飛船在起飛之後,首先去了第一拉格朗日點,利用地球與月球的引力加速,以便節約燃料。此後,沿著引力航線,也就是充分利用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與海王星的引力,飛往太陽系最外層,去那裡尋找有價值的天體,準確的說是就是大型隕石。

經過數百年的開發,太陽系外層的大型天體,即矮行星、小行星與彗星早已被人類開發與利用,即便是那些直徑在一公里以上的天體也不另外。還沒被開發,或者說沒被發現的都是直徑在一百米左右的小型天體。只要能夠找到一個這樣的天體,而且運氣不是太差,上面有一些值得開發的資源,比如重元素,就能確保探險不至於虧本。如果運氣再好一點,比如是一顆冰彗星,那麼只要把這個天體帶回地球,只是帶回來的水,就足以讓探險家成為一方的大富豪。

當然,絕大部分探險家都是血本無歸,甚至搭上了性命。

關鍵就是,受到宇航技術限制,即便是當時最先進的探險飛船,進行一次太陽系外圍空間的探險活動,也要十年,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