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部分

在龍旗頻頻落地中,也不是沒有反抗的,譬如在福建。福建革命黨人彭壽松從日本回來,在爭取到福建新軍協統許崇智等人的支援後,決定在11月12日發動起義。11月8日,福建諮議局議員勸告閩浙總督松壽交出政權,但松壽腦子不開化,偏要頑抗到底。受此刺激,革命黨當天晚上便發動起義,松壽也組織了旗兵拼死抵抗,雙方竟然激戰了一個晚上。最後,革命黨和新軍擊潰旗兵,松壽見大勢已去,吞金自殺,福州將軍被擊斃。於是,福建便也落入了革命黨人的手中。

引發眾多革命的四川反倒晚於其它省份獨立。11月22日,重慶首先宣佈獨立,隨後其它各府、州、縣才陸續獨立,唯獨剩下省城成都被革命軍包圍,久久未能攻破。11月26日,新授四川總督的端方在入川途中被他帶領的湖北新軍士兵所殺,四川的局勢更加的混亂。要說起來,端方雖是滿人,但他本人倒是一名開明且有才幹的官員,而且並無惡行,值此反滿風潮中殞命,也是可惜可憐。四川總督趙爾豐則是在端方被殺的次日宣佈反正,但他本人未及逃走便被革命軍抓住正法。

如此一來,南方各省在辛亥年12月前便都已宣告獨立,就連長江上的十多隻海軍軍艦,也在革命黨的策劃下投了革命軍。有意思的是,在南方革命各省中,飄揚的旗幟卻大不相同:湖北、湖南、江西打的是十八星旗;廣東、廣西、雲南和福建飄的是*;江蘇、浙江、安徽等地用的是光復會的五色旗;陳炯明在惠州舉義時,手裡拿的居然是古老的“井”字旗;至於那些反正的省份倒沒那麼複雜,他們只管掛出一面白布算是順風旗………頂多在旗上寫上“大漢”或者“興漢”幾個大字。

北方的情況也不容樂觀。山東巡撫孫寶琦,這位慶親王奕劻的兒女親家,居然也在風潮中宣佈獨立,這可真是讓清廷寒心不已。好在孫巡撫後來良心發現,他在袁世凱的支援下,又宣佈取消獨立………實在是一場鬧劇。就連東三省也不太平,吉林、黑龍江也搞了保安會,奉天也雜入革命軍,革命黨藍天尉還自稱為都督。

讓清廷稍微感到安慰的是,兩江總督張人駿、將軍鐵良及辮帥張勳對朝廷忠心耿耿,儘管南京兵少城孤,但還是在四面楚歌中頑強和革命軍對抗,實在是可歌可泣。但是,進攻南京的江浙聯軍卻也不屈不撓,寧軍總司令徐紹楨、鎮軍總司令林述慶、還有浙軍總司令朱瑞、蘇軍總司令劉之傑等,革命軍會集三萬多兵力向南京發起猛攻。提督張勳也有幾分能耐,他督率了十八營如狼似虎的辮子軍與革命軍對壘,開始倒也未見吃虧,只是最後革命軍實在攻得緊了,張勳只得帶著他的人馬開城逃走,於是南京也落入了革命黨的手中。

如此一來,全國各省十去其八,清廷只剩下北方几個省還沒有宣告獨立,大勢已去矣。

《民國往事》:連載十四 。。

八、釣翁眼底小王侯

八、釣翁眼底小王侯

武昌起義後,湖北軍政府便以“首義”的資格向其它各獨立省份發出籌建全國臨時政府的通電,而上海、江浙都督在兩天後也提出了類似的提議,並電邀各省代表來滬商談。由於革命陣營一下子出現了兩個聲音,上海方面為尊重武昌首功,隨後同意了在武昌會議的通電。

不料各省代表陸續抵達武昌後,袁世凱指揮的北洋軍也已經大兵壓境。10月27日,清廷將督師無功的陸軍大臣蔭昌召回後,袁世凱被任命為欽差大臣前往督辦湖北剿撫事宜,並授予統一指揮前線水陸各軍的大權。

儘管軍權到手,但袁世凱仍舊未置可否,不肯即刻出山。兩天後,山西又爆發起義,宣佈獨立,而駐紮灤州的新軍第二十鎮統制張紹曾聯合第二混成協統領藍天蔚聯合電奏清廷,提出“速開國會、改定憲法、組織責任內閣、皇族永遠不得充任內閣總理大臣和國務大臣、國事犯之黨人一律特赦擢用”等12條要求,並公然致電南方的革命黨,表示自己斷不會督師南下與革命軍作戰。

原來,清廷本打算在北方舉行秋操,而一些新軍將領如第六鎮統制吳祿貞、第廿鎮統制張紹曾、第二混成協協統藍天蔚等人卻秘密決議,打算乘秋操時以實彈射擊,先將忠於清廷的禁衛軍擊潰,然後趁勢攻入北京。清廷得知這個訊息後,慌忙將秋操計劃取消。武昌起義後,駐灤州的第廿鎮統制張紹將曾將運往前線的大批軍火截留,並聯合第三鎮協統盧永祥、第二混成協協統藍天蔚、第卅九協協統伍祿禎等打電報向清政府提出12項要求。

“灤州兵諫”無疑是後院著火,令清廷驚恐萬狀,因為灤州和北京近在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