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部分

也很是吃了一驚,問唐總理借款將作何用途,唐總理未經思考便隨口答道:“無非是遣散軍隊等用處”。洋大人介面問道:“遣散軍隊到底要多少款項?”唐總理一時也沒有具體測算,只說至少要三千萬兩。洋大人聽後便露出一副很不信任的樣子,稱借款可以,但必須要派人監督借款用途,不然就不肯出借。唐紹儀聽後方知事態重大那四川的保路運動不就是因為大借款引起?

正當借款談判陷入困境時,內閣的財政總長熊希齡正好來到北京上任,唐紹儀也就趁勢將這個借款重擔推給了熊財長。熊希齡,字秉三,原是湖南鳳凰廳(今鳳凰縣)人,人稱“熊鳳凰”,其人從小就天資聰慧,十四歲中了秀才,十八歲中舉人,十九歲順利的透過會試,正等著參加殿試一舉登科之時,卻被考官挑剔說書法不合殿試要求(想必是考官嫉妒其少年英才),給打回去練習書法。一直等到1894年,二十五歲的熊希齡才點了進士、進了翰林院。熊希齡雖然是科舉中人,卻思想新潮,贊成維新。在戊戌變法期間,熊希齡被湖南巡撫陳寶箴任命為時務學堂總理,熊希齡新官上任的第一件事便是邀請梁啟超來擔任中文總教習。好在戊戌政變的時候,熊希齡正好因病在鄉,這才逃過一場劫難。

1905年,清廷派出五大臣出洋考察憲政,熊希齡也作為隨員一同出發,在考察結束後,編寫考察報告的事情便落在了熊希齡的身上。據稱,五大臣的那份考察報告實際上出於流亡日本的梁啟超和楊度之手,而熊希齡正好是朝廷大臣與梁、楊等人的中間橋樑。1909年,熊希齡奉命前往奉天省(今遼寧)整理地方財政稅收等,一時脫穎而出,被譽為朝中的理財高手。在辛亥革命後,熊希齡因贊成共和,便辭官回到上海並參加了章太炎組織的統一黨(後合併為共和黨)。在被唐總理提名為內閣財政總長後,熊希齡開始加以婉謝,但後來也是盛情難卻,只得答應就任。不過,他沒有立即前往北京,而是先在南京幫黃興解決民軍的軍餉問題,之後才赴北京。

《民國往事》:連載三十六

在離開南京時,熊希齡也十分清楚南京那些民軍缺乏軍餉的窘裝及其潛在的兵變危險,於是他上任後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籌集一筆借款先給黃興,用以裁撤部隊。這位新上任的財政總長的確有幾分本事,他不但善於理財,而且口才很好(這點卻比唐總理強),硬是憑著三寸不爛之舌,將整個借款計劃、用途及其歸還方式等說得是頭頭是道,洋大人們也聽得心悅誠服,當即便答應先墊款三百萬兩,隨後再議善後大借款的具體事宜。

等到熊希齡興致勃勃的要將好訊息告訴黃興時,南京方面卻發來一紙電文,稱:“墊款章程不但要監督中國財政,還要監督我國軍隊,是可忍、孰不可忍?軍隊乃是國防之命脈,豈能容許外國人干涉到這種地步?熊財長難道忘記保路運動是怎麼發生的嗎?難道不知道埃及借債亡國的教訓了嗎?這二十年來,無數中華志士赴湯蹈火,不惜一死,方換得民國的今天,難道為了區區三百萬的墊款就要將民國葬送?我們這些人只要還有一口氣在,就絕不會承認這亡國的借款條件,請熊財長務必取締借款”云云。熊希齡被這麼大義凜然的電報一嚇,慌忙看這落款是誰,卻見電報下角清清楚楚的寫著“黃興”及南京諸多民軍將領的大名。

熊希齡這下被氣得是脊樑後得幾乎要冒出火來我這麼辛辛苦苦的去和洋人們周旋,好不容易借得三百萬銀子,圖的啥?不就是為了給你黃興解燃眉之急嗎?這下好,你倒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難道你忘了當初在電報裡又是如何急吼吼催款的嗎?

一怒之下,熊希齡便將黃興催款的電報公之於眾,並將南京民軍因為缺餉而可能譁變的危險及其自己的委曲求全添油加醋的敘述了一番。不僅如此,熊希齡還在電報中諷刺黃興缺乏政治經驗,不懂經濟,說要是黃興在位的話,非得將民國葬送不可。

革命元勳黃興與新任財長熊希齡的電報戰,立刻引起了軒然大波。各地的都督、議員、報紙等等,紛紛各抒己見,有指責熊希齡軟弱外交的、有大罵財長賣國的,也有批評黃興不顧大局的,不一而足。

在輿論聲浪的喧囂中,臨時參議院也來干涉,一些議員要求唐紹儀及其閣員前往參議院說明情況。在會議上,年輕氣盛的議員們對唐紹儀群起責問,他們不但追問比利時銀行借款的用途,還指責唐總理失信於國民、見嫌於鄰國,甚至有人大罵唐紹儀是“亡國總理”。唐紹儀哪裡見過這般架勢(這下知道*的厲害了吧),竟至於在會場疲於應付,到後來乾脆就失去反應,在那裡呆若木雞,一言不